微信分享图

“且行且吟”郑忠如斯说之243 柳暗花明又一村

  又经过这乡村小路,油菜花从盛开的花朵己经渐渐变成累累硕果了,让人心里不由的生欢喜之心。

  忽然想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话来,大地音声皆佛说,对于艺术学子来说大自然就是万古长新的《芥子园》画谱,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

  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这个艺术创作理论。“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这句话貌似大白话,其实微言大义,耐人咀嚼。

  “心源”是个佛学术语。《四十二章经》云:“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

  悟无为法,妙哉!

  当初90年代上叶,我从印花工艺中悟“无”为法,天道下地,创中国丝网版画一代之先河,屡受嘲讽,痴心不改,素心晨夕,照体独立,物我皆如。

  是工厂的“大自然”之理给我艺术启蒙的洗礼,是迥异于学院派的陈陈相因的,是上苍赐予我的一条悟道之旅。


  没有“对与错”的说辞,没有板起面孔的说教,只有和风细雨,只有天地玄黄,只有心灵的感应与探索,于是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沙鸥。历经十多年的躬耕陇亩,观自在,“三界唯识,万法唯心。了悟心源,即是净土”,己经成了中国美术史的一页。


  由此推理,通过我心的妙悟所“见”之“性”,是世界的真实展露,是物之内在的审美属性,观水有术焉必观其澜,此明心见性也。


  又花开二度,从“版画”到“水墨”,惟有心源之悟方是真悟,惟有真悟才能切入真实世界,才能切入艺术本体语言,才能摆脱传统绘画的陈规陋习,还归于本,在本源上“见性”,在本源上和世界相即相融,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一唱三叹,柳暗花明又一村矣!

郑忠水墨画《谷音系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