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树著奇花.高凤翰左笔书画漫谈
文/陈丙利
正如高凤翰在每页题跋中都强调的“左手”、“左痹”以及“丁巳残人”等印文,这件作品确实是他用左手一挥而就的佳作。

高凤翰作品
也正是用左手的原因,才造成了其晚年书画恣肆、古拙、奇绝的风格变化。郑板桥于乾隆六年(1741)的《咏高凤翰》中有“病废后,用左臂,书画更奇”之说法,可见高凤翰后来用左手画的画生拙老辣,反倒更加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爱。

花石图册 其三 重庆三峡博物馆藏
因为高凤翰不是天生的“左撇子”,是因为后天原因所致的,故病臂之前,他绘画的线条相对来讲是很流畅的,纤细的;后来才变成粗放的、写意的。
从册页中可以看出他用左手画石头和花卉的笔速相对凝重迟缓,线条遒劲厚重。笔墨的变化也改变了其绘画品格,增添了特殊的味道和气息。黄易于乾隆五十五年(1796)跋云:“南阜书画,有味外味。板桥以其品格在石田、青藤、且园之间,评论是矣。……”

高凤翰作品
其书法也是如此,病臂前,他写书法也同常人一样是呈左低右高之斜势;病变后,用左手则变成了往右下角倾斜。这从文中的题款和后面的跋文中都能看得很明显。还有,用左手书写,提笔动作较难,牵丝等细致的笔迹相对难体现。
再加上高凤翰晚年浸淫章草,故此册页的书法与画的线条质量一致,生涩、古拙而又凝练。

草书 轴纸 152.8×42.4cm 1740年 辽宁省博物馆

高凤翰作品

高凤翰作品
陈丙利,山东临朐人。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师,艺术品鉴藏与市场研究工作室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南开大学艺术博士,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硕士。作品被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吴冠中美术馆等多家单位和艺术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