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零开始,“笔墨等于零”境界

2020-04-17 14:38

1992年吴冠中先生提出 “笔墨等于零”由此引发了争论与探讨,对老先生的这一观点我渐渐有了新的认识。吴冠中先生认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构成画面,其道多矣;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

“笔墨等于零”三个境界。第一境界:笔墨等于零,第二境界:笔墨不等于零,第三境界:笔墨等于零。正如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执着、懵懂之象,醉心自然,感悟宇宙,熔铸心境),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虚无、雾里看花,超然象罔,得意忘象,天授玄机),

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淡定、反璞归真,意与境浑,天人合一,神显迹化)。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把读书分成了三个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晏殊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逆境,漫漫寂寞路)。柳永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痴迷,希望之光)。辛弃疾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淡泊,顿悟有得)。而是经历人生风雨之后的豁然开朗,就像雨后的晴空,生命一碧如洗,境界高远开阔。

我愿用虔诚之心,从零开始向自然学习,以天地为师。

踏破铁鞋索山魂,定知何处夺我心。

作者:王亚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