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她是国内第一个提出意象油画的人

/尹林华

初次看到她作品是在广州的一个抽象艺术作品展览上,鸥洋老师是油画科班出身但从小对中国画喜爱不已,而他先生又是杨之光老师,耳濡目染,后来还特意去永乐宫、敦煌临摹壁画真是铆足劲下够了功夫。她也是最早提出意象油画的先行者,曾经机缘巧合创作的“雏鹰展翅”、“新课堂”水墨画,一炮打响,入选了全国美展、各方媒体纷纷发表,原作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还特地拍了纪录片,一时霸占风头。
Attachment.png
艺术当随时代吟唱,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种艺术形式之间互相影响渗透早已成常态,传统也是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她面对传统,学习传统却不固步自封,吸收多方之营养,进行创新,画出新时代艺术。齐白石“衰年变法”,是对自己的突破,亦是艺术境界的提升,而要真正“突围”又何等艰难!面对时代的变迁,她从容完成了人生一次又一次蜕变。她融合印象派的色彩、唐宋山水的构成、赵无极的抽象艺术、中国花鸟画的气韵于一炉。她油画、水墨画二种都画,都不去追求“正宗”,但却追求到了艺术本质的内在。Attachment.png

中国画的气蕴生动、似与不似、意在画外等,形式,节奏、气蕴、天人合一的东方内涵,都在她画面中演绎的淋漓尽致。她有意引用了一些现代抽象形式语言,使画面既新鲜雅致,又颇含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意韵,这是一个充满灵气、澄莹无比的纯情世界,色彩运用细腻独到,是她的画的突出特点。她的色彩明丽、温馨,如溪流潺潺,画面圆润通透。中国画讲究笔墨,深谙此道的她,遵从中国艺术中书画同源的原则,以虚带实,把书法的意趣笔法带入画面,以情带笔,以笔写意,信手捏来,融干湿枯润、冷暖浓淡、轻重缓急、形、色于一体,铸神、情于一炉,于通透微妙的色彩中,艺术创造中的生命意识触目可见。看似儿童般纯净随意的线条,构成了她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体现她强烈个性和审美,充分体现出一个大家的气魄。在她的画中,抽象与具象被融为一体,使观众不知不觉幻化游离这个客观世界,从有限的空间进入到她画面中无限的天地,从而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参与感。
Attachment.png
显然,她尝试将抽象与具象结合,将抽象的元素、图式,配上人们熟悉的传统国画中的具象花鸟形象等,她画此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或表现它们,而是画出一种情趣。但很难区分情趣与形式的关系,形式本身也是情趣,而生活的情趣更要贯穿其中。她形容是:“融合中西古今”,也可借用她先生杨之光一生的绘画座右铭:“借鉴古洋寻我法、平生最忌食残羹”。

虽然功成名就,却永远保持着一颗初心,一颗对艺术的赤诚之心。于她而言,“抒心中逸气”,“妙悟自然”,有感而发,在感性经验的审美过程中去表现她的审美思考,这正是东方艺术的核心所在,中国哲学强调感性经验重要,强调“澄怀观道”、“虚而万景入”式的体悟。中国艺术哲学的命脉,显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的视角和深层的内涵,孕育了中国的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
Attachment.png
所以,她的探索过程,也是她不断地探求传统文化艺术哲学意蕴的过程,其涵盖着深刻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天人合一”中国的宇宙观,强调天人相通,“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是最高的审美境界,也是最高的人生境界。在她的画面中所表现的不是具体物象的描绘,而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在“气韵生动”之中,是节奏化、音乐化了的神秘剧场,这是情感的回荡,是精神的逍遥,是生命的礼赞。
20
年初夏记于羊城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