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小鱼变形记



美丽妹妹,你今天有空吗?能不能陪我去看看咱们馆新开的“彩陶·中华”展览呀?

没问题!这个展览可是精心筹备了一年的时间,汇集了16个省市35家文博单位245件彩陶精品,这可是迄今中国博物馆涉及彩陶分布范围最广的一次展示,非常值得一看。

哇,太棒啦!美丽妹妹,我们快一起去看看吧!


彩陶的诞生


彩陶到底是什么呀?就是画有彩色花纹的陶器吗?

画有彩色花纹的陶器也包含彩绘陶哦,而彩陶是指在光滑的陶坯上,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画彩,经过高温烧制之后,呈现出红、黑、白等多种颜色的美丽图案的陶器。彩陶上的纹饰,从最初一些简单的宽带纹,发展到后来的水波纹、锯齿纹、鱼纹、鸟纹、花卉纹等等,越来越丰富多样。


彩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彩陶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目前中国最早的彩陶出现于距今7000-8000年的大地湾文化,那时先民们还没有发明文字,所以绘画就成为他们表达自我情感和记录重大事件的主要手段。相对于其他的载体而言,彩陶保持的时间更加久远,能够将先民们的情感和想法真切地诉说给千万年之后的我们。


太好了,那咱们快点去欣赏一下这些精美的彩陶吧!


想知道彩陶是怎么制成的吗?
戳下方链接了解更多哦!
彩陶|跟着祖先学制陶,教你称霸陶艺室

美丽妹妹,我发现早期的彩陶,比如仰韶时期半坡文化中的彩陶纹饰出现了很多动物纹样,其中小鱼的形象最多见。

你观察的可真仔细,鱼是仰韶文化彩陶的主要纹饰, 目前考古专家们能辨认的鱼纹就有 20 多种,仰韶文化中的彩陶鱼纹,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小鱼变形记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唐美丽小课堂:小鱼变形记
                唐美丽小课堂——小鱼变形记               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                                                                                                                                                                                           04:07                                                


双鱼纹彩陶片(西安半坡博物馆藏)


第一阶段:彩陶上的鱼纹多为单独纹样,鱼的形象刻画得比较具体写实,艺术夸张成分较少,一般装饰在陶器外壁的上半部分。


鱼纹彩陶钵 (西安半坡博物馆藏)

第二阶段:鱼纹开始向写意发展,鱼头和鱼身由以前不规则的自然形状,开始向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转变,增强了鱼纹的装饰性。

鱼纹彩陶盆 (西安半坡博物馆藏)
第三阶段:鱼纹图案更为抽象,并形成了阴纹和阳纹双关的图案花纹,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人与鱼

听说彩陶中的鱼纹形象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就是人面鱼纹盆啦,你也带我去看看吧?

好呀,跟我来!



人面鱼纹盆 (西安半坡博物馆藏)


不同地区的人面鱼纹有所差别,这种人面形和鱼形组合在一起的纹饰不见于其它文化。因此, 成为仰韶文化的一个典型标志。

想了解更多关于人面鱼纹的小知识吗?快戳下方链接吧!
彩陶|人面鱼纹盆 子非鱼,却知鱼之乐


传统“鱼”文化

当捕鱼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时,“鱼”字也随同其它文字一样被创造出来,3000年前就有了象形的“鱼”字。从彩陶上出现千姿百态的鱼纹形象起,鱼文化就贯穿到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我国民俗岁末祭祖中讲究供鱼,取“年年有余鱼”之吉利,则是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
鱼儿的繁殖能力特别强,这迎合了中国传统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幸福生活期盼。鱼儿离不开水的自然现象又是鱼水之欢的情感表达,寄托了夫妻恩爱、伉俪美满的情意。
汉代有鲤鱼跃上龙门的神话故事,据说鲤鱼跃上龙门就可以变化成龙飞升上天。这就寄托了人们渴望生活的质变飞跃、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成为美好前途和幸运的象征。







古往今来,人们在捕鱼、食鱼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鱼文化。从彩陶纹中的“小鱼变形记”就能发现我国早期的鱼文化是伴随着灿烂的传统文化一起发展的,流传至今有关于“鱼”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和诗词歌赋不胜枚举。
 
诗词赏析会
[唐]白居易
《观游鱼》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汉]汉乐府民歌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唐]杜甫

《观打鱼歌》

绵州江水之东津,鲂鱼鱍鱍色胜银。
渔人漾舟沈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众鱼常才尽却弃,赤鲤腾出如有神。
潜龙无声老蛟怒,回风飒飒吹沙尘。
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
君不见朝来割素鬐,咫尺波涛永相失。

成语来接龙
唐美丽总结了关于鱼的成语和出处,
你还知道哪些?
[临渊羡鱼]解释: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出处《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落雁沉鱼]解释:雁见了飞落地面,鱼见了潜入水底。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出处《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鲤鱼跳龙门解释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出处《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今天学习了这么多关于鱼的知识和文化,看了这么多精美的彩陶,真是大饱眼福,谢谢你啦美丽妹妹!

不用客气啦,想不想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彩陶?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组素材库,大家可以根据文物中的精美纹饰,用多彩的画笔塑造一件自己心中的彩陶吧!











美丽妹妹,你看我画的怎么样?我在展厅里还看到了画有小鸟纹饰的彩陶,它们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吗?

别着急,我们下一期再来详细了解,敬请期待哦!



参考资料:《中国鱼文化初探》  李华
《论原始彩陶鱼纹的文化语义》  俞丹
《论彩陶纹饰的符号化发展》 宋玲
校阅 审核:廉钰  郭玮璐
摄影:郑华 史杨克
声音:陈菀苏
文案 编辑:苏润静 付雨琦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亮“在看” 青春不变

作者:陕西历史博物馆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