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岭南佛光 | 广东十大历史古刹(十)


自古名山多名寺,岭南四大名山中,鼎湖山有庆云寺,西樵山有宝峰寺,罗浮山驻道家圣地黄龙观,而丹霞山,有清朝以来三寺之一的别传寺。


别传寺与长老峰


丹霞山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以“丹霞地貌”闻名,有“世界地质公园”之称。其上别传寺,也称别传禅寺,是禅宗曹洞宗的重要道场。


“别传”二字,取自达摩西来,不立文字、单传心印的“心印别传”之意。南明永历十五年,即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澹归禅师避归此处,开山建寺,时与乳源云门寺、曹溪南华寺并称。



明末清初,岭南文化的演进与岭南高僧的辈出、岭南佛门丛林的兴盛几乎是交织在一起的。别传寺正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典型产物。别传寺开山建寺之人澹归即为明遗民僧,又聚合了相当数量的明朝遗民。这些英雄无路、逃禅于此的遗民,在这广大佛门之中亦僧亦儒,为岭南文化增添了辉煌的篇章。


海幢寺画僧 宝筏《山居图》


与之相同的还有海幢寺,清初甚至成为抗清活动的联络点,清初朝局稳定后也是遗民的主要归隐之地,在后续的发展中形成闻名一时的海幢诗派以及诗僧、画僧群体,一时文人与寺院的僧俗雅事盛行。


别传寺外 万山红遍


说到寺院与诗、画的联系,丹霞山别传寺也曾在画中留名。


1962至1964年,李可染三次南去北归,往返北京与岭南。他在丹霞山进行过创作实践,将其“采一炼十”的艺术理念融入画中,留下精彩绝伦的“丹霞”画作。


《丹霞枫林图》 1963年 69.8×46cm  

中国嘉德2011年秋拍 | 3680万


题款:一九六三年一月,吾来岭南从化修养。

三月,抱病随六七友人游粤北丹霞山,

别传寺外西望得此一景。

归后数月,草草写其意,并点缀枫林,改作秋色,

虽与实况不尽相同,然符丹霞情趣,不让赤城霞也。

 

该画采用S形构图,江面一线小船和帆桅占据中心位置,江面的留白,与两岸厚重的山峦形成强烈的对比,与《万山红遍》画典型图式的“飞瀑直下,错落小屋”迥异,但其中红与黑的运用,又同《万山红遍》系列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丹霞秋色图》 1964年  画心67×46.5cm  诗堂26×46.5cm

中国嘉德2017年秋拍 | 3323万


题识:丹霞秋色。一九六四年可染作于北京。

陆俨少题诗堂:丹霞秋色。可染妙笔。陆俨少题。


李可染纵行南北,总结出“采一炼十”的艺术理念,把“写生”看作面对大自然,把“创作”视为“百炼钢化绕指柔”,创造出新的水墨山水构图形式。这是李可染山水艺术革新、变法的核心,而《丹霞枫林图》,堪称转型意义上新图式的前期代表作,在李可染“为祖国河山立传”的山水革新历程中,具有无可取代的美学与史学双重价值。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