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表演艺术家”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723/159547043664276430.jpg

张应中作品《雨后阳光》

(布上油画 81cmx60cm 1996年)

“表演艺术家”

       通常,我们说起“表演艺术家”,是专指演艺界的“演员”而言的。无论是“电影演员”,还是“杂技演员”,只要登台亮相,惹人眼目,用以换取掌声和银子的艺术家,都可称为“表演艺术家”。哪怕低劣到不成其为“艺术”,也赚不到“掌声”和“银子”,仍不失为一种“表演”。故,有人在生活场景中“作秀”,只要“惹人眼目”,也常常被称作“表演”。

绘画艺术,仿佛不在“表演艺术”的范围之内。人们看画,只看完成后的作品之好坏,并不需要看画家本人和他的作画过程。当然,专门的“绘画教学”,和“技法观摩”,另当别论。这里讲的是“行外”和“外行”中人的大多数,对他们而言,只要画面好看,满足其审美心理,至于是谁、是怎么画出来的?他们才不管哩!

      不过万事都不可一概而论。“好奇之心”和“爱美之心”同样:人皆有之。就像看魔术表演一样,不论是“外行”还是“行外”,都会有那么一拨人,想看看内中机巧。尤其是对那些有点名望的艺术家,总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不都说艺术需要“天赋”吗?“天赋人才”虽不比“外星人”奇特诱人,却也是“凤毛麟角”。一块奇石尚且都引人注目,看看也开心,何况还是个大活人!于是乎,每逢D庆G庆,逢年过节,总有些有“名望”的中国画家,被“请”,或被“捉”到灯光灿烂的表演台上去亮相,挥毫泼墨,进行所谓的“表演”,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们渐渐“进入角色”,也成了半个“表演艺术家”。尽管这种应景之作算不上是艺术,也哪怕让许多人等得全身发痒不胜其煩。然而无论如何却可赢得桸桸旳“掌声”,和些不可说白旳“银子”,又有誰不愿呢! 

        其实,这应是件“捞过界”很丢人的事。我不知道真正的“表演艺术家”对此作何感想;但我知道许多“绘画艺术家”却从中尝到“甜头”。否则,也不会 愈演愈烈,连别的画种,比如说“油画”家,也趋之若鹜,并且“创造”出更为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场合,去“捞”取“亮相”的资本。因为他们发现:这种“亮相”获得的成效,远比用几十年功夫去“积累”,用无比要求去搞“创作”,容易千万倍。尤其在当今这一“博”通天下的网络时代,一不需要他人“请”和“捉”,二不需要“灯”和“台”,一切由自己做主。只要拍些自己的家当和写生作派的照片,甚至还带上几个女朋友或围一群学生,拳打脚踢,欢乐开怀地表演一番,一一地往网上贴,便完事。只要闹得人人知晓,就不怕你不“出名”。

       于是,静静的“绘画艺术”,也就和“表演艺术”一样,成了热闹一時的时尚!无怪乎有人得出结论说:重要的不是“艺术”,而是一种热闹

                      ———张应中.2010.12.01.长沙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