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归”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重要群体,在中国艺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海归”艺术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0年以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海归”艺术家,已经从少数个案逐渐成为一个规模不断扩大的独特艺术群体。他们往往有着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更为开放的艺术语言表达和更为系统化的对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艺术发展潮流和现象的认知。当他们学成回国,与国内文化界、艺术界产生交际时,二者间势必产生碰撞与对话,这也会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强烈的震动,释放出巨大的创造活力,甚至影响当代艺术未来的发展走向。为了相对完整的勾勒出新一代“海归”艺术家们的整体面貌,全面了解他们今天的生活状态、艺术观念与作品面貌,让他们的艺术更加为国内所了解和熟知,《库艺术》现推出全新策划:“新浪潮——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首度汇聚新一代海归艺术家们集体发声,讲出他们自己的艺术故事,生活中的甜酸苦辣,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一独特艺术群体的价值取向与艺术追求,并展示他们的艺术探索和成就。这也将会成为我们观察中国当代艺术未来走向的重要指标。
欣 迪
XIN DI
生于四川,毕业于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绘画系(Accamdemia delle belle arti di Brera di Milano)。现工作生活于成都。
欣迪的作品,延续了艺术的精神性和本体性,象征了当代艺术的“loss of certainty”(不确定性)。当绘画作为一种表达方式的时候,是艺术家本体的追寻和探讨。在不可能中寻求某种“可能性”,是欣迪作为个体的本源诉求。在她的艺术实践中,很难找到其他艺术大师的印迹,更多的是源于自身的觉醒以及对艺术本体的探寻。单从“抽象绘画”作品中追源,它既没有德·库宁的热情奔放,也不同于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哲思,而是更多的致力于“可能性”。她的作品并不刻意追求画面呈现的形式感、线性的描绘、笔触的洒脱、色彩的丰富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意识形态所自然产生的奇妙变化的“可能性”。
《元素》20cm × 30cm 亚克力等混合材料 2020

《坠落 . 蓝》50cm × 100cm 亚克力等混合材料 2020
《点与鱼尾》20cm × 30cm 亚克力等混合材料 2020
《囚禁》20cm × 30cm 混合材料 2020
《粉色的倦意》20cm × 30cm 亚克力等混合材料 2020
《坠入后的混合 .n》尺寸可变 亚克力等混合材料 2020
《坠入后的混合》46cm × 63cm 亚克力等混合材料 2020 《透过了两次的漂流 N。》30cm × 100cm 油画等混合材料 2020《漏 .n》80cm×100cm 布面油画,灯管 2020
《漏 .n》80cm × 100cm 布面油画,灯管 2020

《穿梭》20cm × 30cm 亚克力混合材料 2019
《瞬,N2》90cm × 120cm 布面油画 2018
《蓝,白》100cm × 100cm 布面油画 2018
A:记得大一时就有了出国的念头,大概是2011年当时刚好在北京 ,也是缘分与巧合,在北京一个博物馆有意大利美术院校的当代艺术家的展览,第一次真正打开了对抽象艺术理解,最终下定决心去了后来的意大利布雷拉美术学院。A:出国留学于我而言是对世界的重新认知,是从一个上帝视角逐渐平视的转换过程;探寻在我们做为个体存在时,使我们感到真实的一些东西;对于虚无,可能性,瞬间与永恒,时间等涵盖的问题探索深入,一直持续到现在。Q:就自身经验而言,如何看待中、西方在艺术观念、艺术教育上的普遍差别?A:过去经常感到西方的艺术更像是一个多变形,有棱有角,历史延续性与转变性清晰,而国内的艺术更像是一个圆,具有包容隐晦性,有点像佛语的“不可说”。无论是在哪里,都有对于艺术热爱的一群人,他们都用执着而热忱的心去默默的努力着,而艺术教育是其中重要的过程。Q:能否说出一个在留学期间对你影响最大的老师、艺术家或展览的名字,为什么?A:我很喜欢Marco.C教授 ,一个白色长胡子老爷爷,总是很有耐心的给我们看作品,鼓励我们。在学校的一次当代艺术影片展上,看到了一位德国的当代艺术家Wolfgang Laib,被他的作品所吸引,后来又在米兰看到了他的展览,真正了解了他作品背后的意义后,才明白自己一眼就喜欢的原因;他在作品中加入东方哲学的思考与自己的某些想法产生了共鸣,使得当自己看到其作品时感受到了强大的力量。Q:你目前的艺术语言、方法论和观念是从何时开始萌芽,并一步步发展出的?A:目前的艺术语言应该是从前两年开始萌芽,直到去年开始有了一个发展。留学时期开始,我很喜欢思考一些观念,方法论的问题,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创作进展缓慢,一直想有新的突破以及意义,这是一个很艰难却也很欣慰的过程。Q:在国外的求学和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文化间的差异与沟通,目前你对于东、西文化差异与沟通互译的可能抱有何种态度?A:国外的求学和生活,让我觉得地球是一体的,无论是哪个国家,不同的语言,每个个体都是作为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差异也是包容的;如果我们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陌生的人以及听不懂的语言,我们也不用感到困惑与害怕,“有人的话,就不用太担心。”Q:从文化取向、艺术类别和审美习惯等各方面,中国与西方相比在大环境上仍有很大不同,你是否有回国打算?是否准备对自己的艺术道路做出调整?A:回国的话感觉是更适合自己的,我喜欢用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发生的人或事;像是旋律,需要更多高低起伏的变化;是一个方向的话,不管是怎样变化的道路应该也是会继续向前走的。
Q:说说你对自己未来艺术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的愿景?A:我想一直对“人”充满好奇,对艺术创作充满好奇。近年来,随着海外艺术家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一群体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独特艺术现象。他们在汲取国际前沿艺术观念和语言表达的同时,也不断将新鲜的思想和理念带回国内,给国内艺术界以启示甚至冲击。另一方面,看似独立、分散的海外艺术家们,在知识结构、价值判断和艺术表达等诸多方面显然具有某些共通特征。《库艺术》“2020年度艺术人物”专刊推出特别板块:“新浪潮——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首度呈现新一代“海归艺术家”们的重要艺术成就,深度探讨他们的艺术实践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未来影响;从中挖掘和推荐优秀艺术家个案,搭建起海归艺术家与国内学术界、画廊机构、批评家、策展人之间对话交流的有效平台。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媒体首次对新一代海归艺术家进行大规模的个案梳理与解析。于《库艺术》公众号(大众聚合媒体平台,今日头条,看点快报,腾讯新闻,雅昌艺术头条,zaker,flipboard,搜狐文化等平台)独家全面详细呈现你的个案内容并邀资深编辑进行访谈。本特别计划的举办正值《库艺术》年度特刊“2020年度艺术人物”出版之际,这也是《库艺术》最具学术指标性和业界关注度的权威品牌,我们将此计划精要内容在本刊中专门设立针对海归艺术家推荐板块,进行特别呈现。所需提交资料:
·个人生活与创作实践的手稿、笔记或文章;
·个人形象与创作中的照片(1-2 张);
·2020年新作及代表作(8-10 张);
·最新简历与联系方式(微信与手机号)。
投稿方式:
将以上资料发送邮箱:kuart@126.com
咨询微信:kuyishu001
联系电话:010-84786155
作者:库艺术KUART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