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色墨交融,领新标异
——张朝翔和他的“中国野风画派”
/纵观中国画百年历程,中西文化之交融为其注入全新生机.大批有识之士卓然崛起,东风与西风之论争此起彼伏。或固守传统,借古开今,齐、黄立足文人画传统,推沉出新而异军突起;林、徐致力改造和调合,融汇中西,标新立异,成一家之言。虽风高浪急,潮来潮去,然画坛依然是才俊辈出,各领风骚。今长安画家张朝翔融汇贯通,兼容并蓄,不囿陈规,独树一帜,积数十年之磨砺,终成就色墨交融'享誉画界之“中国野风画派”,勘称前无古人之创举。
古今大多绘者,终生为法技而苦琢,故石涛言:“天地之缚人于法,人之役法而蒙,虽攘先天后天之法,终不得其理存,所以有十法不能了者。”天已将法蕴于自然之中,惟灵通于造化之道者得之。古之先贤,得造化而创生其皴法、描法,可谓真得法者。今人承古之诸法而不以为创,多是役法而蒙,反为法障。“则障不在目而画可从心,画从心而障自远矣。人不见其画之成,画不违其心之用。”今画者,如能写其心象,不拘于沉规,虽不能言有创,但终能畅快其心。中庸之言:“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得以修,其心近道矣。教之蒙养于心,使其止于至善。心不明,则常为物蔽。障物之心,必落俗尘。当知“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声之相和也。”人受制于器,则心必老昧,劳心于刻画而自毁,蔽尘于心笔墨必自拘。
世尊于灵山会上付法于摩珂迦叶之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世尊妙偈,精微广大,不落言筌。张氏借佛法而翼悟画法,蕴意佛、道、儒家天人合一之哲思明辨。
《易经》云:“与天合其德。”老子说:“道法自然”。子曰:“唯天为天。”画者一“一画”之笔“写天地万物”,“贯山川形神”,“陶泳乎我”。张氏之画以意运色,且色不障墨,浑然天成,典雅和谐,既“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又“以我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照观自然又超然物外,意蕴出东方艺术之民族大美。
画道者,修心为本,法技为末。善画者,画随心生而法自现。不住一法而法自生,不重其技而术自圆满。至画者无法,乃生天法,天法无羁,至法可显。至法于心,妙象始出。
宋郭虚曰:“意有笔先,笔周意同,画尽意在,象应神笔。”张氏作画,胸有成竹,天下奇峰皆为我之腹稿。其心之奇峰,非为实态。心住一象,则受制于一法,心不住象,则万象从生。心象乃灵,以心为笔,无物蔽之障,故墨之赋显其灵,笔之运自神通。
心也者,集象至美,善以心为笔者,不受古今时空之所限,一画中,且四季之美具存,象显五千华汉神彩。心象之博,纳穹宇乾坤,行云端一揽神州;心象若谷,积一土可载三山五岳,承华夏气象万千,掬一水,容沧海之阔,生四海蛟龙;心象无界,远抵天国异域,近触头足之间。所创之象,无不寓于妙心之神予。
当今泥古不化者,心属洋奴者。其心多受物障,则不明法域无限,象至无形。只知古有法,奴拜西之陋技,以 古之笔御今之象,以西之术无言华汉之心性。今张氏之“野风画派”,墨彩淋漓,直抒胸臆,展时代辉煌,创今时之宏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氏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衰年变法,终获大成,实艺坛之佳话。(完)
(作者:香港美术报主笔,资深艺术评论人)
作者:chinayefeng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