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任藝時|从周一就开始想周末去哪里浪漫白相?这里给出一个选项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蚕我 我蚕”梁绍基个展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蚕我 我蚕”梁绍基个展

8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已结束 6.4万+

Attachment.png▲ 展览现场一层大厅

Attachment.png
仙女er老爷们周一好~ 昨晚冷雨,是否影响了您的浪漫约会?又或者,是增加了情趣?如果再给您一个周末,选择一个浪漫、人不太多、满足审美又增加知识的所在去玩耍,您会选择哪里呢?—— 答案似乎呼之欲出,就是博物馆啊~ 更确切地,是艺术博物馆。

比起艺术家名单就让人头昏脑胀的群展,系统地了解一位艺术家似乎是让人更有成就感的参观体验。而在一场回顾展中,这样的需求能得到最大化的满足。同时,在艺术周几乎处处人潮汹涌人声鼎沸的上海,一个已经过了开幕的初恋期的饱满展览,也许能够满足您的需求。至少对一直自诩不浪漫的我来说,在展览现场被浪漫到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九月下旬开幕了梁绍基的大型个展蚕我 我蚕,展览呈现了艺术家从早期一直延续至今的以蚕与蚕丝为原材料与媒介,探索自然与文化的缠绵互生的成果。

Attachment.png
一种刻板印象是,上海不出诗人。因为上海不浪漫。针砭时弊的作家是有的,因为艺术模仿生活,生活倘若不开心,一定是要骂的。骂人可能会被打,所以骂出声不如写成文,还能扩大宣传力度。悄没声er地就把事情解决了,岂不大快人心
Attachment.png▲ 时间与永恒Attachment.png▲ 时间与永恒Attachment.png▲ 时间与永恒Attachment.png▲ 时间与永恒

一种刻板印象是,上海多是生意人。毕竟连打车吃饭住店都有店家帮你算如何食住行才更划算。虽说买的不如卖的精,但这简直近乎追求双赢的举动简直让人感动。只是,一切都是拎得清的交易,没什么人情味,更别提什么人文关怀。
Attachment.png▲ 天庭

上海是有诗人的。按照搜韵网站统计的信息,25957位中国诗人中,518位来自上海。上海是有浪漫的,只是浪漫的本质大抵是浪费,善于计算但不一定是算计的上海人,本性不喜欢浪费。

毕竟,凡事总有例外。
Attachment.png▲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比如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仿佛供货商一样地大量生产带有自己可识别的艺术符号的作品时,就有这么一位数十年如一日,可谓偏安一隅,与世无争的艺术家,与自己的创作素材朝夕相处。

三十余年来,他潜心在艺术与生物学,装置与雕塑、新媒体、行为的临界点上进行探索,创造了以蚕的生命历程为媒介,以与自然互动为特征,以时间、生命为核心的自然系列

奥秘都在大自然之中。从蚕丝蚕茧开始,到与竹、蜡、羽毛、树脂、古瓷、碎镜,再到石头、砖、水泥、煤气罐、铁船头、LED装置与影像装置的结合与互动,梁绍基带着他的蚕,把中国自古以来缠绵悱恻的婉约派,与粗犷不羁的豪放派,一并裹进了自己的作品。
Attachment.png▲ 天宫

江浙人士,多平翘舌不分,梁绍基就借此发挥,提出蚕缠残禅。谐音梗啊!年轻一辈看过去,难免觉得有趣而令人莞尔。然而真要说内容与深意,却是有着集体潜意识的中国人都懂得的;用时间包裹空间以及空间中的物件,洁白无瑕近乎透明的蚕丝,又意味着怎样的柔韧与包容,也是不必多说。他做出来,您看到了,也就懂了。
Attachment.png▲ 命运

梁绍基自述陪蚕上山吐丝,不小心睡着了,醒来发现自己身体的一小部分被裹成了茧;古有庄周梦蝶,今有绍基缚茧。也因着吃住作同在一处,他对蚕的了解与理解,定然是很深的。本就是重思忖的人,那些矛盾与自洽,大概也都是想过多次了。
Attachment.png▲ 展览现场:工作室一角

于是提到春蚕到死丝方尽,也说作茧自缚,孤身在天台山,抬头望云,低头看蚕,其中之苦乐,时间久了,就愈发不足与外人言。我们姑且多看看梁绍基的作品吧。
Attachment.png▲ 宝宝Attachment.png▲ 摇篮

在这个展厅拍摄视频的时候,正好有一对母子进来,对着《摇篮》与《宝宝》,我忍不住想此时此景若是艺术家本人看到,又会在心中作何感慨。
Attachment.png▲ 汶川石

温柔的另一种模样是悲悯。他去汶川大地震劫后余生的地区取材,用三年时间让他的蚕用丝去裹袱当地的石头、砖、水泥等更坚固却被摧毁的物件。更柔软的保护更坚硬的,让残缺破败的获得新生。

这组作品所在的展厅地板上有一处十字,想来应是之前布展定位的记号,此时却像祈祷的十字架,愿过往的观者都有此灵犀,在心中默默悼念亡者。
Attachment.png▲ 沉云

不止一次,梁绍基说蚕丝是云的意象,互为诗化的代表。于是做出沉云也好,孤云也罢,甚至在地补天。总之在大地上,让人们离云近一点,更近一点。
Attachment.png▲ 孤云Attachment.png▲ 补天

当然,将所思所想化为现实,也是一种浪漫。梁绍基不仅身体力行,更希望您也能体会他的快乐。于是声音影像等已经算不得新的跨媒介作品,也在那里等您了。
Attachment.png▲ 蚕潺潺Attachment.png▲ 听蚕Attachment.png▲ 听蚕Attachment.png▲ 听蚕

浪漫也可以是理性的。生物及仿生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蚕默默造福于人的另一个实例。梁绍基把这些也放到展厅里,他希望您知道,蚕离您的生活,也许比您以为的要近得多。
Attachment.pngAttachment.pngAttachment.pngAttachment.pngAttachment.png
于是可以理解在工作室展厅里,漂亮的铅笔字都来不及印成展签。看着龙飞凤舞的笔迹,仿佛可以瞧见矍铄的艺术家在展厅里奔走书写的模样。
Attachment.pngAttachment.pngAttachment.pngAttachment.png
说了这许多,然而,我却并不推荐去这里约会,因为有很大机率,您会爱上这个展览和里面的作品以及艺术家的理念,甚至这座艺术博物馆的建筑本身,而不是您的约会对象。
Attachment.pngAttachment.pngAttachment.pngAttachment.pngAttachment.png
临出门再回望,那扶梯的穹顶,果然如同一只蚕。我们进入又离开,怕是化过了蚕又回人形而不自知呢。
Attachment.png▲ 蚕道

本周六,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开幕新展海上假面舞,届时,大家不妨留些时间给梁绍基的展呀~

Attachment.png
对了,关于全国诗人的分布,虽然籍贯是上海市的只有518位,临近的江苏省有4922位,浙江省有5534位,分别都以绝对优势超过另外任何两个省的诗人的人数总和。
Attachment.png
谁说这不是一种浪漫呢?



原文首次发布于同名公众号。
无作者授权不可转载。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