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艺术研究院画家孙秀庭廿一日应哈佛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HUCSSA)之邀,在哈佛Lamont图书馆,从「经济一体化进行中的艺术多元化」这题目出发,阐述他的创作经历、艺术感受,以及他走上探究理论,发掘创新的处境。
讲座由哈佛CSSA校友关系与职业发展部部长李可铖主持。孙秀庭在讲座中侃侃而谈他的理念,包括艺术的关键在于「画什么,怎么画」这六个字所牵连出的形式、内容,以及物我关系,主客地位这些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要发掘创新,往往得先回到最最基础点。
他个人在艺术追求上,迄今已走过五个阶段,从最开始讲究唯美,继而任由灵魂决定形式,再走上抽象派,经典的欧洲印象派画法,2004年起进入综合内容与形式阶段,以印象派方式来画中国古典题材,为历史感内容,赋予现代化生命。
孙秀庭这天以幻灯片,展示自己的画风转变。他认为,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造新的,具普世性价值的认知点。做为艺术家,就必须背负这样的使命感。他从八、九十年代开始走向海外,察看西方文化,之后回国任教,察查到时代不同,文化及国界的藩篱全被打破,如今又应邀出访,都是他在画作技巧与及艺术渊源理论上的不断追寻过程。
孙秀庭本人出生于天津,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为了探看世界的另一端,在经济、文化、思想上是什么景象,好对宇宙有比较完整的认知,他努力经年,终于在1990年踏上德国,这当年在新造型运动等艺术形式上,比法国还要前卫的国度,进了西德布伦瑞克造型艺术学院,学习自由绘画,一直学到1996年。期间,他曾于1993年往西班牙塞维亚美术学院进修,也遍访法国、意大利的博物馆,深受英国艺术家培根,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PabloRuizPicasso),以及荷兰画家伦布朗(VanRijnRembrandt)等大师影响,对美术有了新的认知。2004年在法国巴黎住了两年,开始了他的第五个阶段。
回中国期间,他在天津现代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学校任教,也履次访美。200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孙秀庭作品集」。201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他为画家。2012年三月,华美协进社在Dib艺廊等地为他举办了「古韵新风:韩熙载纽约夜宴图」油画个展,以及「中国艺术的目的地」讲座。
部份出席者与画家孙秀庭(前左三)合影
回中国后,他还得为「诗书画」杂志邀约撰写探讨「艺术界限」文章,继续未完的思索、观察。
根据雅昌艺术家网站为孙秀庭开辟的个人专网,孙秀庭作品目前的拍卖最高价为一幅2004年作品,2011年六月售出的「绿屋子」,拍卖价约等于美金二万多元。
作者:菊子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