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直面写实——王晓勃对话吴洪亮

  东方艺术大家:与师辈们对写实主义技术层面的拥护不同的是,新一代的新写实艺术家对于“写实”的概念,有了不同的理解,写实最终会走向观念,还是真正走出全新的写实美学观?二位怎么看?

  :我个人感觉偏写实的绘画形式将来更不称之为一个理念上的绘画的形式,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技术,就是把它当成一个工具,我个人也是一直把写实这种方式当成一个工具来表述自己的东西,如果你拥有了这个工具便可以靠它说你想说的事,仅此而已。所以至于说以后会按照一个更传统的写实观还是更观念的话,我想跟个人表达的情绪或者是想说一个什么事儿有关系,未来更是各式各样的,不太像我们那个年代或者是更早的年代,整个中国的教育体制就意味着绘画模式化,然后根据这个里程思路可能毕业了以后很多年都会持续在这一种表达方式里。未来的时代更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至于我甚至以后也可能放弃过于具象的形式,加入一些抽象的元素,只是觉得就我现在而言拥有了这个工具自然的去表达我想说的话。

  :新一代的艺术家现在最好的状态,就是我有选择的权利,我可以选择写实,也可以选择不写实,这在我们前一辈人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其实整个中国艺术的形态是相对单一的,后来才慢慢有选择的可能性。我们开这个展叫写实,这也是他自己在整个的艺术生涯中他认为这个过程是可以用这种方式最准确的或者说现在的方式可以比较好的抒发自己认识的一个方式。

  我觉得写实或者是具象或者是非具象的概念,这是从分类学上的角度来方便我们说事情的,它只是我们记录这个事情的一个通路。因为我是做美术馆,从我看艺术家的角度,今天最好的状态就是你怎么做都对,我们面对的是某一个艺术家的某一件作品,这是核心的。你用装置,你用影象,你用写实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在今天这个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

  :其实我建议当今的绘画大家不要太阵营化,不要说你画写实的是一个阵营,其实本身在西方体系,在欧洲是没有把它阵营化的。它是一个自然的脉络,就好比做儿子,你孝顺或者不孝顺你都是你爸爸的儿子,这是事实,遗传基因是永远存在的。现在是评论界或者是媒体圈容易把它阵营化。

  :写实如果把它称为一种方式的话,就像写实是绘画的行为,如果放在戏剧里面也有现实主义的,也许有人质疑这个方式在今天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反正我个人的感觉这种方式一定可能是有的,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就像画画这件事,我们会有一个过程,到2000年前后其实很多的事情,包括我个人的感觉绘画这件事走的下去吗?就像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画那件事走的下去一样的,画画还能画下去吗?你发现21世纪过了十年以后,画画这个事还很可以画下去。

  有的时候我们看一张画很小,虽然没那么迅速,但是它会持久,这就是绘画本身它和人性细微的那点触碰之间到现在为止还是不可消失的。你给任何一个不会画画的,刚有意识的一个小孩子,你给他一支笔他一定会画出来的。这就是人和画的关系,你教不教他他面对一朵花的时候,他就想把花留在纸上,这就是具象的态势。我们不要把它变成一个意识的行为去看,这个事应该在今天的世界里还有新的内容,画画好了,你的思想是否够深刻,你是否通过这张画把思想传递给看画的人,这个是重要的。

  :说白了就跟在这个社会上有做快餐的,有做私房菜的,有做宫廷菜的什么都有。我想我们小时候都是公社化,大食堂,大家都统一规范。现在有了市场之后你画什么的都有,或者是你做什么菜的都有,只要你喜欢就做什么,非常的简单。

  东方艺术大家:写实绘画对于艺术家而言,最大的吸引力和坚守的动力是什么?

  :其实我认为写实绘画最简单有效的是跟观众、跟看我画的人有一个更简捷直白的沟通,这样会来的更简单。可能你通过两三个月画出来这张画,人家会在你的画面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这是因为你长时间的对这个画面投入的情感,可能也会给别人看到你这个画留下想去读你这种行为的冲动,这个我觉得是写实画的一种魅力,而且也是我觉得现在想坚持的一个心态,只要有人想读就够了,读成什么样都可以。

  :因为写实其实是最相对简单能让观众进入的一种方式,我不得不说你去看抽象或者是去看一个装置你所需要的知识背景要多一些,写实在这方面有它的长处。为什么在这些年大家觉得写实好像还是觉得它有一点是过去时的状态了,说白了就是在艺术本体的这个圈层里面,大家有一些研究的方式,你拿这把尺子去衡量写实的时候,它可能就你所要叙述的所谓的创新的部分好像就要少一点,好像现在是在一个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系统里面去思考问题了,那么这个可能是我们对写实质疑的一个部分。技术本身当你进入到一个层面的时候它就是艺术,包括那年我在中央美院做齐白石的展览,大家讨论匠气本身是不是也可以触摸到艺术,一个工匠师的行为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难道你说那不是一个艺术品吗?一样的,写实的艺术里头还能深入吗?还能画吗?还能画。

  这些年我们觉得都干完了,就像到新古典主义的时候,画画这件事那些人也认为快干完了,画到安格尔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事快干完了,人类永远的有这种感觉,但是最后还有印象派,印象派也是写实的,那是很认真的,他也是写实。只是看世界的方式突然的发生变化了,那你难道说马蒂斯的东西不写实吗?就是我看到的那个女人或者是什么,那么这个使你发现一个艺术家是不是很真诚的对待了自己和那个对象然后把她画下来了。

  写实绘画说白了和行画的距离是最近的,咱们不躲这个问题,你如何踏着这个边缘走向那个远方,你走进那个地方就了不起了,你关键的核心问题就是直触你最感动的地方,我觉得最俗的莫过于说相声的人,你经常听侯宝林的相声,你永远会笑,为什么?他找到了你人性中最发笑的一点,你说它俗吗?好像不能。

  东方艺术大家:坚守写实主义在今天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就我个人的观点,因为现今的艺术更产业化市场化,写实艺术家就是所谓画写实的这些人他们最大的难点就是写实绘画的制作过程比较慢长,这个周期会很长,而无论是从画廊还是从商业评论的角度上来看待你在表述一个观点的周期他们需要的会更快,但是你会很慢的阐述一件事,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事。

  我自己在画的过程中可能又会发现了更新的事,我可能就会抛弃以前的东西,再阐述更新的。整个这个周期就会更漫长,人家看到你的绘画过程和你的绘画经历要了解的就会更要有耐心,而他们不见得有这个耐心,在产业结构里,每一个细胞都要呼吸生存,这也就是写实艺术家一个困惑吧!毕竟大部分人要解决饥饿,吃麦当劳就够了等不及你的宫廷大菜没这闲功夫去琢磨菜是怎么做的,更何况没人去有耐心相信你这就是宫廷大菜。

  :现在整个的运转速度太快了,晓勃他们,我记得好像我帮好多的朋友都算过,你在一个创作的旺盛期画多少画。一个写实的画家一年就绝对正经的作品超不过十张,就像晓勃他们的画法。从学习到你能画到很准确,尽可能的能相对充分的表达你的想法的年龄,我估计你到25岁以后吧,至少本科毕业以后还得训练几年。我觉得很多本科的学生毕业以后,根本做不出一个作品来。

  一个写实的艺术家,要求准确包括色彩,一个艺术家可以说我很自由,但是这方面要花很多心血。像晓勃说的,我要画什么,我要表达什么,这个前提就是我要严谨,我必须要非常的严肃。这是人的生命周期,这也是写实画家要面对的。尤其在现在的商品社会,这是最严苛的一个现实。

  东方艺术大家:写实绘画会不会面临难以突破的问题?

  王:这个时代其实绘画这种形式太古老了,画什么都挺难突破的。而写实这个东西它有一些技术要求,你拥有了这个技巧以后,其实你表述的观念和思路完全就是你的个人色彩,你在认知你自己的过程中你自然就能画出你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这和你的基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很有关系。如果我们把技法层面抛开,从个人的意识上去表达,只要是你认知你自己,你想表达的东西属于你自己,每个人同样画一个题材的那都不一样的。

  :突破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质疑,这是我觉得特别要提醒。就是因为所谓创新和颠覆这种概念,其实我们又进入了一个说白了就是这是我们几十年需要检讨和回望的事,所有的跟文学和社会学的态度一样。只有破旧才有立新,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这个世界应该是一个公平的状态,如果只有破旧才可以立新的话这个世界太简单了。我们所谓的突破一定要把旧的甩出去,开一条新路。

  那么艺术作为一种传达图象,今天艺术已经跟人本性中坚信的东西谁能最近谁就行了。而人性中比如说我们喝一杯茶要慢慢的品茶的味道,和一饮而尽的状态,艺术可能是慢慢的品茶是这个道理,功能就放大了。这个时候发现写实就有新的优势,这是我这几年写实和包括画画的人都可以还做的原因。

  :画画这个东西很原始,但是你在画布上挥洒着你的人生,你得心态更静,你得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这么一个行为的方式去消耗你的生命时光,你要有一个很强大的内心才能够坚持干这么一件事。

  东方艺术大家王晓勃的写实之路经历了怎样的锤炼?

  :哈哈,谈不上什么锤炼,到是锤打吧,我的经历跟美院的老同学们不太一样,我初中毕业就上了工艺美校,它是分的装璜、工业设计之类,我上的是平面设计系。其实就等于那个年代已经接触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方式了,好多平面的东西已经不完全是设计了,其实设计很多的理念跟西方的当代艺术是有相通性的。等于那个时候接触着,在那个年代相对来说就算是更前卫、更前沿一些。

  高中毕业以后我决定要考美院,考了一工作室。我们那届只招了我一个非附中的,其他人全是美院附中的才子,有申亮、光乐、宋琨、贾鹏等吧。

  他们都是美院附中的精英都很会画画,观察的方法都是很符合美院的教学体系。我就有很多的为什么要去适应体会,慢慢地我熟悉了这一套方式了,才开始能够掌握这个工具。到今天其实我一直也希望是在表述我的观念性写实的方式,并没有像那个年代,把写实当成一种审美情趣。我可能也画一些更关念性的题材,但是写实到今天为止我还是把它当成一个喜爱的工具范畴来用。

  东方艺术大家:古典绘画的美学趣味对于王晓勃今天的绘画思考是否仍旧产生影响?

  :其实我对古典绘画还是有一些崇敬的心态,包括是看大师的作品依然能够尽量的体会在那个年代,大师们对绘画他们当时的思维方式,我希望在我的画面里有一个传承感。这些东西现在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里了,这些东西看多了,自然而然的你的审美的情趣就会有偏向,但是我也尽量的在剥离,就是说这些东西既对我影响,有传承,同时也想找到属于我的东西,这要掌握一个度上。

  我的画在浑厚的基础上要更平面化,平面的东西有的时候视觉上看着更有一个整体视觉效果,我想在保留的基础上有一些东西我尽量的给它压平,我新的这个系列里面就带着一些这种方面的思路。新的系列里面,我索性没有背景的空间,我把空间感这些都舍掉了。尽量的简化,其实也是在原有的绘画里面做减法。但减到我认为的一个度上,恰到好处就可以了。

  东方艺术大家:最新系列作品的构思如何产生?

  :我个人是个很敏感的人,一直以来的思路还是在找人性的中心,可能以前的作品形式上更传统一点,现在的东西符号感更强一些,但精神是统一的。我认为的就是我一直想去把握人和人的关系世界里,每类人都会有敏感的地方,而且能够感动到我的地方。

  比如说《两个人的世界一》,那两夫妻过来给我做模特的时候,似乎关系不太好,我就让他们随便的坐着,他们的肢体语言就表示他们已经有了一种不好的感觉了。结果我画完这张画以后两个人还真就离婚了。每一对人物的故事无论同性异性,他们都让我有触及心灵的感受,自然观者也就会有共鸣。每个人之所以称之为一对,他们一定会有共同的信仰,能够有维持他们俩关系的理由。我不相信这辈子一个人就永远是一个人生活从头到尾,一定要有他的一个共同体。

  我希望通过我的叙述方式传达给别人,让别人能够看到这个东西有所感触,而且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感悟,这个东西挺有意思,我觉得这个工作是有意义的。

  :我觉得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事是用我的心看这个世界,我能不能找到最让我触动的那个点。因为之前我们俩没聊过这个事情,包括他刚才说过的夫妇,那幅画我见过,当时的感觉就是很拧巴,两个人很疏远的坐在一起。我觉得就是艺术家面对这个世界的切片,你切的每一片都是有趣的状态,你真的不知道你的一片切下去的状态是什么,艺术家应该切到最有意思的。

  这其实是一个资源,是一个很大的资源。但是这个时候一旦有这样资源的人,经常会陷入到刚才讲的瓶颈,达到一个高度的时候相信会有很大的含量,有的人遇到了瓶颈以后就不热爱这个事了,这个事很可怕的,这个是写实人最大的威胁。像晓勃说的,有可能是一年画一张画,有的时候你会把壳留下,把心弄没了。

  东方艺术大家:从没有太多的观念表达,到观念植入创作的过程之中,作为创作者的感受?

  :我一直是用关注的东西在表达,只不过之前关注的东西个人痕迹没那么重而已,之前的东西没有形成一个系列和系统。画写实绘画不容易形成一个符号,怎么能够让自己的东西更鲜明,更有自己的个人色彩。我乐于琢磨人性的心态,去触摸生活中简单的东西,将这些感受画到今天这个系列里面去了,你看着观念植入的东西更多一些,但是跟以前一样,只不过是我找到了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里去表述的一个概念,仅此而已。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