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空灵,游走于舞美与绘画间

  对郑霞娟的注目缘于一次航空旅行,短暂的时间内辗转几个城市,空中反而成了难得的闲隅,信手翻阅杂志,不经意被一位广州女画家的油画作品所吸引,舒展的花翼,阳光的色彩让人心生触动,一种探知而略显喜悦的心态让我拔通杂志社的电话,寻求女画家的踪迹;出人意料的,半月之余,女画家来电,我的探索得以继续。

  其实,郑霞娟的真正身份是电视台的美术设计师,大学毕业后就职于电视剧制作中心,经常辗转于各地进行电视剧的外拍工作,忙碌充实;只是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的她始终难已舍弃绘画带来的愉悦与悸动。

  农场到美院的距离

  一九七九年,十七岁的郑霞娟与所有同龄人一样,单纯、热情,在社会大背景下,全然不顾家人的劝说,兴致勃勃地随着大潮下了农场。可不久,繁重的劳动、艰苦的条件、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可怕落差,让她懵懂的年华嘎然而止;面对无休止的重复劳动、红肿的肩头、起泡的赤脚,每个身处其中的年轻女孩都在暗自哭鼻子。看着有人利用关系离开农场,郑霞娟想到了曾是东江纵队老革命的父亲,可父亲极富剧本台词的回答却是斩钉截铁“我是党员!绝不让自己儿女走后门。你自己的选择就要自己负责。”绝望中的郑霞娟坦言当初几乎恨极了父亲,只是十几年后回首时她却对父亲感激至深,是父亲让她真正学会了独立,学会了承担,学会了用自身的奋斗扭转自己的人生。

  不服输的郑霞娟开始独自寻找人生方向,她决定重拾书本,考取广州美术学院。可当她走进市文化宫,才了解到有大批人都是三四年都考取不了美院,而且其中有很多人是从小就开始学习素描绘画。而她却没任何学画经历,她执着地请求文化宫的老师收她作学生,仅有的碰壁后,她遇到了自己真正的启蒙老师林校伟,也开始了她十九岁学画的历程。在来之不易的免费接受专业指导的条件下,郑霞娟全心地投入了绘画的学习,每天总是从清晨六点画到晚上十二点。半年的持之以恒,奇迹般地,专业课在所有人的意外中上线了。虽然文化课未上线,她却已看到了曙光。在重温文化课的过程中,绘画的专业技能明显地在精湛,当郑霞娟的作品第二次陈列在考场中时,引来了所有监考官的围观,考场上不小的轰动明白地说明她今年肯定会被美院录取了,她被破例从报考的师范系录取到版画系。此刻,所有喜悦之花历以艰难后次第绽放。

  艺术不走寻常路

  进入大学的郑霞娟,是校园中的活跃者,文艺演出中她是舞者,高校运动会上,她是体育健将,并在多项运动比赛中破学校历史记录。说起当年为系里、为学校争得的分数与荣誉,她脸上流露着孩童般得意的笑容。在美院正统的基础课学习中,才艺的光芒似乎掩盖着专业的枯燥。版画专业是一项考验人体力与耐力的课程,在打磨一幅幅画作的过程中,郑霞娟的基础功在日渐夯实,可她也慢慢觉察到了创作中的灵感与激情在缓慢的表现手法中悄悄地消逝。

  毕业后郑霞娟在工作之余,开始更多地关注油画的表达,已从事电视台工作的她,以更自由更独特的角度进行绘画的摸索,既没有学生时代的技法约束,也不像职业画家由于压力而受市场牵制。她尝试着将不同的绘画语言相融合,将版画的构图、漆画的肌理融于现代油画中,探索一种更能表达自己内心与风格的艺术语言。面对艺术存在诸多流派、风格,纯本土的、全西化的,写实、浪漫、抽象、怪诞,各种手法充斥眼球,郑霞娟说越是这样艺术家越不能迷失自己,要跳出圈外来审视自己,寻找独特的路,画出新生的有感触的作品。

  率真•阳光•女性

  画画时的郑霞娟是专注的、忘我的,沉浸其中的她觉察不到时间的流淌,曾经在长时间的作画后晕倒,不过在绘画中她体会到的快乐远远多于艰辛。她说如果没有激情她绝对不提笔,她着眼于阳光的题材,表达生活中的美与温暖,排斥灰暗颓废的因子,以美的心境塑造美的画作,感动可以感动的人。她很欣赏国外教育中的艺术普及,即使小孩将来不从事艺术工作,也可以用早期的艺术启发培养心态与素养。郑霞娟感谢艺术改变了她,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通过艺术获得美丽平和的心境,她期望地说“这样的人是没有破坏欲的人,如果很多人都可以这样,那么生活将……”

  正因有这样的爱与容纳,郑霞娟笔下的作品流露着更多的温馨、阳光与童真。她以花朵的视角仰视周围,怒放的花儿清新纯真,舒展的姿态愉悦自由,没有妩媚造作。在她的画布上,花儿的肌肤、面庞及触角仿佛清晨新生的,给人一种对生命欢愉的启示。

  她以花的题材代替心灵的脚步,以女性的质感、丰富、细腻、敏感、浪漫,营造着空灵飘渺的美景意境。斑斓的色彩,丰富的色层,简率的涂抹,单纯的布局,都呈现了她本人的率真个性。花如其人,画如其人,郑霞娟被评论家称为是男权社会中逆流而上、编织心灵境界的女艺术家,她抛弃艺术中的撕心裂肺、触目惊心、尖锐刻薄,以平和的心、简洁的笔、独特的心境经营着反商业的艺术风格。

  不轻易举办个展

  郑霞娟属于对自己作品很严苛的画家,她经常参加画展,三人展、六人展,市美展、省美展、全国美展,但她自己的个展至今为止仅限于在广州(国际)艺术沙龙举办的一个小型作品展。她说一个真正的个人画展起码要有几十年的沉淀时间,一年有一两件自己相当满意的作品已是很大的成果。她要求自己展出的每幅作品代表了自己的最高水准才会拿出手让别人看,为此,她在利用一切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摸索、学习,行走。她感言艺术是一个学到老的行业,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充电,吸取传统的、西方的,采用不择手段的艺术方式,追寻无国界的艺术包容次态,才能成就个性的艺术风格,她说,如果这些做到了,突破了,那么就是大师了,如果有更多的人驻足在你的画作前,你就成功了,此刻,最幸福!

  女性艺术家以画为载体陈述精神之旅,将心灵中潜藏的诗意恣意挥洒,这种韵味历久弥新,随着画中的花儿,求芬芳散发、款款而来。就像画家本人一样,我们也期待着那场苛刻的个人画展早些面世!

  2007年12月

作者:宋慧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