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近读女画家郑霞娟的绘画作品,感受到了她思想深刻的魅力和艺境独特的乐趣。她艰辛的探索,获得丰厚的成果。
郑霞娟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先攻版画,后习油画,还熟悉漆画创作。20多年来,对于各画种,她朝夕熟习,寒暑无间。难能可贵的是,郑霞娟重视绘画灵性的涵养与学养积淀的融合统一,在创作中,又把版画、油画、漆画语言冶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表达个性。
当代画坛有一种现象不可忽视:传统绘画图像模式的反复重复,主题被弱化了,带来了绘画思想的单薄。一些传统画家渐渐地产生了惰性,技大于艺,醉心于玩转绘画技巧,而忽视了绘画的思想深度。作为文学学士的画家郑霞娟则不然。她认为,没有思想的绘画是苍无力的。她主张文学性与绘画性的高度融合。创作法则在她看来,应该是灵魂在内,即画内有灵魂,画内有思想感情。绘画应当是一个人的思想的全面的反映和表达。画家的作品中,如果离开了深刻的思想、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离开各方面的修养,是无法形成画家独特的个性风格的。
郑霞娟的套色木刻《祈盼》让读者心灵颤栗。画面上,大小孩背着小弟弟,两个孩子的目光闪着失望、无奈、坚忍的光芒。也许他们经历天灾人祸,备受着沉重的苦难,心灵受到巨大的创伤。他们是何方的孩子?作者说:“我是有意把小孩画成无国界的”。画面上,大孩子穿着红色衣服,背后是奔流的的母亲河和晶亮的金色的世界。她告慰孩子和同情孩子的人们:冷酷与温暖相持,失望与希望同在。作者的思想力量在于预示前景并非绝望。金色背景使用了漆画语言,以金箔粘贴,鲜丽耀眼。对苦难和人类悲情的揭示,对人性思想感情沉层次的挖掘,体现出画家敏锐的洞察力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一般说来,好的绘画作品必然涵盖着画者主观内在的精神创造和构图、笔墨、色彩、气韵等一般元素。为达到思想和艺境的完美结合,郑霞娟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漆画《禁.果》伟倾注了画家的全部思想和情感。画面以蛋形“球体”为载体,似装满了“水”,浑然透亮。一婴儿或胚胎静附“水”中。这是生命初始的庄丽和肃穆。一棵小树苗在茁壮成长,象征着生命的蓬勃和伟大。“球体”外,四位具象与抽象结合的人物形象,都在虔诚地关注着小生命。其中有两位的手轻抚微挺的“球体”,喜悦、期待和忧虑的复杂神态是一首无言的诗,默然对生命倾情歌颂。这幅画,表达了人类对生存环境、生存空间的无比关注和忧思,这是伟大而崇高的主题。它展示出人类生命精神永存于宇宙的高远境界。正如老子所言:“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认为人是与道、天、地并重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仅仅表现在依赖自然,受制于自然,更有保护自然的重任在肩。这样的重大题材能引起年轻的郑霞娟的关注和重视,并致力创作出作品来,的确值得称颂。
在进行漆画《禁.果》的创作中,为使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郑霞娟使用了版画、漆画和油画的“混合语言”。她用版画的对称构图,表现人的虔诚和肃穆,以及物的复杂序列。从《禁.果》画面结构的层次,可以看出画者富有个性的油画语言;明暗对比清晰而混然一体;细节渲染,顺畅自然,丝丝相扣,疏密不定;通过逐渐渗透暗部和颇明朗的背景形成色彩柔和的空间。在众多的墨绿、青翠色彩和“球体”鹅黄亮色中,小树苗之后,蛋白的白及其肌理产生了审美效果。这审美效果是清爽灵动与雅致的油漆语言的生动注释。具有丰富性和厚重感的《禁.果》,所用的开放、包容的结构图式,并不受传统的固有特点程式束缚,而是对油画、漆画、版画的大胆吸收、借鉴。这样便丰富了郑霞娟的绘画艺术语言。
郑霞娟的画作比较注意对人性的挖掘和表达,做到细致入微。她有较丰富扎实的生活根底。例如她曾对西关文化进行学习,对西关小姐作长期研读,对其人性有了透彻深刻的理解。
在《梦别》系列中,郑霞娟对西关小姐在古老的西关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种种性情、不同心理和品位,进行了细腻的刻画。人物多样,性格鲜明。画面上,除了西关文物包括家私、窗门、泊来的瓷瓶外,还有发型、狗、猫等“符号”,都巧妙地衬托出西关小姐的矜持、沉稳、文静、柔弱、忧郁、自乐的神态。同时重现了西关某历史阶段的文化氛围。
《西关风情-我要飞了》(亚麻布油彩)),写一个快要出嫁少女的复杂思绪和情怀。她的身姿略见变形,面部表情复杂,颇带矜持,既惊疑又喜悦,有几分依恋,几分憧憬,几分忧思。和平鸽在空中飞翔,环境宁静、安祥;背后的珠江浪涛奔流,牵引着她激动的思绪;天空的云彩飞向辽远,宇宙无限。还有黑色板块的强烈衬托,等等。西关女此刻的心是怎样的呢?画者自然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郑霞娟在创作中善于使绘画法则和外境巧妙相融,以丰富绘画语言;让民俗、风情和性格相映,以拓展想象空间;令结构、色彩和神韵互补,以调节画面节奏;求清晰、朦胧和深远相连,开掘深邃意境。力争做到驳杂而纯,循法而变,神逸并臻。
郑霞娟在强调作品的思想深度的同时很注重画家的个性风格。她说:“‘美’即‘存在’,‘审美’则是人对‘存在’的顿悟,‘艺术’则是艺术家对‘存在’的情感抒发,艺术品无不烙上‘人文’及‘个性’的印记。因而,‘人文内涵’及‘个性风格’决定了作品来作品的鉴赏品味。”这是她在绘画实践中总出的格言。她把格言反复付诸实践,逐渐做到法韵兼备,“迁想妙得”。人们期待着郑霞娟有更多更新的画作问世。
2011.10.31.
(注:作家洪三泰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作家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文学院院长
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作者:洪三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