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生命对于人类是很脆弱的,许多抱有幻想的生命都在命运的轻轻一击中宣告消失。《风流的浪唱》却展现了生命的另一番景象,可以视之为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林祥雄是一个富有的普通人。童年的困顿,家境的艰险,最后由于社会现实的严酷无法生存而出洋投亲。在那里,又有诸多人生的苦难和挣扎在等待他。
但强者的生命有着坚韧的耐力。他一个个地战胜了那命运的无数关隘--包括人可不堪负担的情感的重负,家庭、爱情以及事业的挑战。特别有意味的是,这里还展现了林祥雄作为一个海外华人所持有的心理和情感上的遭际。对于一个生命的强者,他把一个又一个的艰难困苦加以征服,他终于成为一个事业上的成功者。
林祥雄的生命历程充满了魅力。由于他的坚忍、顽强和智慧,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取得了成功,而且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也取得了成功。在企业与文艺、在中国与西方、在现代与古典这看来难以弥合的地方,他都收到了异乎寻常的成效。这是一个给人以启示的真实的故事。长诗的作者张不代以写实的笔触、宏大的结构为我们展示了这个真实的人的真实的历程。在我们面前站立起来一位具有自强、自信、自尊品格的人。
据我所知,《风流的浪唱》作者张不代本人也具有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他生于太行山区一个山村的极贫苦的家庭,他排行第五,在他之前的兄姐均没有活下来。少年时代,父亲时以乞讨为生。他在极艰难中自习文学而微有所成。1985年张不代以“绝症”病倒,8个月后奇迹般活了下来。被人称之为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而结辉煌生命果”。这段期间他写了《再写一个跋》、《遗嘱》、《肺腑》、《五月的话题》诸诗,并草拟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提纲。他要在生命最困难的时刻作一个猛烈的冲刺。终于,他也有了奇迹般的战胜。长诗作者以及他所描写的对象,都是生命的强者。也许这算一种机缘,使他们有可能引为知心,而且能以艺术的方式记述下彼此心灵的对话。
诗是什么这个话题已经困扰我们许久,而且还要这么困扰下去。作为一个学术性的命题,我们也乐于继续作这样的探讨。但诗作为心灵交流的一种手段,它不矫作之中的真实与真诚,从而给人以心灵的启示和抚慰无疑是这一文体必不可少的品质。《风流的浪唱》,它的作者以及作者面对的那个对象,这两颗顽强生命铸就的顽强的心,使我们受到诗意的震撼。
我们随时都在欢迎诗顺应时代产生的变革。不管如何走向现代的潮流,诗从来都寻求各式各样并存、竞争并由此构成繁荣。叙事诗在当今中国是一个寂静的角落,尤其是记述真实的人和事的叙事诗更是如此。我们终于看到张不代所作的填补和接续工作。这部长诗在艺术上有其明显的特长之处,粗砺磅礴的情威喷射,大巧若拙的笔法,加以环环相扣的螺旋结构,构成严谨而有气势的大诗。作者无论写人写事写背景写哲理,都以一种平实拙稚的自然流动的笔法,涌动成符合诗中主人公那极大内蕴于平易之中的人格力量,让人来不及回避就被掳进作品的艺术风暴之中,而这种艺术风暴又是沿着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相适应的那种螺旋架构而盘旋上升,使你不竟读而不能释卷。
这是一部严肃的作品,当然也非无懈可击。仔细审视一下作品主人公的经历,可以明显感到有些地方应该粗略之处而缺少跳跃;该详细写的,又匆匆过去,令人感到是急就时的草率,大量排比的应用也有一种手法单调之感。
张不代现任山西诗人协会主席,山西青少年报刊社总编辑,著作甚丰。我读过他的诗集《黄土魂》,功力甚深,很有黄河魂的神韵。这本《风流的浪唱》,是刚调中国作家协会机关工作的原山西省政协秘书长杨宗同志转来的,殷勤为序。我匆匆读了全诗,它的明丽流畅给人以舒展的感觉。借此机会,我祝贺张不代创作的成功,又祝贺林祥雄先生人生的胜利,事业的发展。
1990年8月19日于北京大学
作者:谢冕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