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聆听陈文骥先生

  我是个不爱听讲座的人。至少大三之后是这样。大三之前,只要听见有讲座的影子,一场不落的跑着听。后来突然就不爱听了。

  这两年,我多次企图唤起自己的热情,却总是被美院那个超小的永远也挤不进去的报告厅吓的退而远之。学校评估时,八十多岁的金维诺老先生在那个我们呆着不说话都犯晕的小报告厅讲的汗水淋淋,造孽勒……上周末,路过A103,又是人头攒动,我掂着脚只看见刘索拉挥舞的白衣袖,黑白相间宽大的上衣和巨巨苍白的脸,大晚上的,有点害怕,没敢挤进去。

  今天的讲座场面,依旧壮观。我在前后门徘徊了许久,也迈不开脚离去。我动用了能想到的一切办法总算有友人出来接我了。

  我喜欢陈文骥先生。我喜欢他的画。在一片我睁不开眼,睁开眼也看不懂的当代艺术里,我很固执的喜欢着陈老师的画。喜欢他现在简到极致的优雅,也喜欢他早期繁到极致的从容。我喜欢极了先生冷静从容充满着力量,一看就是极聪明人画的画。真实,看不到任何讨好。纯净,看不到任何商业气息。

  我是个笨人,所以喜欢听聪明人讲话。整理一下陈老师的几句话。

  视觉艺术家,眼睛就是一切。

  一个艺术家,可以不聪明,甚至可以不勤奋,但不可以不敏感。(先生是把敏感和艺术表现的度完美结合的人,至少我一直这么认为)

  细节能让人感受到你的能力。

  中国的当代艺术,要求:视觉+意义。我经常被强迫着诠释我绘画的意义。诠释让我有说谎的感觉。似乎画面没有意义,画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我的行为也就毫无意义。我的作品不想告诉世人什么,只想让人感受到点什么,你可以在我的画前不停留不驻足,但路过我的作品时能感受到一点点温度就可以了。不要让我再解释。我一直有着轻微的自闭症,给学生上课的前两天我就会紧张的胃疼,我害怕接触陌生人。我享受画画时的一切,但画即将完成要面对大家时,我会很恐惧很难受。

  艺术家都是有病的人,要承认自己有病,认真的把病人做好,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说这段话时,投影仪上正放着先生那极重视细节,一看就费尽了心血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展示与人的时候,如同赤裸的展示着自己的内心。还要一边展示一边自白。我突然心酸,突然想哭。

  本打算讲座结束后约先生去给我看画,结束后却觉得不用看了。该讲的都讲过了。

  祝先生身体健康!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