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采访苏新平

  采访时间:2010年11月30日

  采访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F展厅

  采访地点:“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年度提名——2010陈文骥”开幕式现场

  采访人物: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苏新平

  记者:朱莉 吴萌萌

  记者:苏老师好。请问此次年度教师提名展是如何发起的?

  苏新平:我们生活在造型学院之中,知道我们需要什么,需要做什么事情,所以我们一是提出“全体教师展”,当然这个展览是面面俱到的,就像大家聚会一样;第二个是针对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具体、专业的老师,谁做得好或者是怎样,所以提出“提名展”这样一个方法让大家显露;当然另外的还有,比如针对教学方面的,有工作室的一个梳理展览,还在筹备过程中;第四有一个袁运生先生的传统教育学梳理工作。此次展览是第二个活动,落实的是第二个。

  记者:恩,此次提名为什么选择陈老师呢?

  苏新平:造型学院现在有一百多位在职的老师,但为什么选他,这有一定的理由。选择陈老师其实是更带有公共性或者综合性的一个角度。他从版画系学习毕业当老师,学的是版画的一套,比如思路、方法等;学校调整以后他又去了民间美术系,对民间美术系的一些道理,包括深厚的背景知识等有所了解和认识。但他做的作品呢,既不是版画也不是民间美术,他做的是油画。他做油画就跟传统油画系的方式不同了,思路也不同,他是将版画的方式,民间艺术的一些有意思的元素,转化为一种油画的语言,他个人的语言,这种独特性是在那时候形成的。

  他后期的作品又结合了设计的意识,很强调设计感,同时又有很多浮雕的因素在里面,所以他跨了很多界,现在造型艺术范围里面所包括的一些领域他几乎都跨到了。而且关键是把这些不同专业领域的艺术元素,吸收消化以后形成自己的独特语言,这是许多艺术家一生追求的东西,但他找到了。其实我们提名展就是为了选择在艺术上的方法或观念独特的人,所以他是出类拔萃的。

  记者:那这就是这个提名展的标准吗?

  苏新平:对,基本标准,一定是很独特的。当然我们也牵涉到教学层面,因为意识、思考上的独特性在教学上也会带动学生,引导学生向独特性方向发展,而不是大家都有一样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一样的思路,一样的语言方法,就是没有个人,没有自己,教育如果走到这一步,这就是一种失误。

  记者:这个展览以后每年举行一次?

  苏新平:对,是年度性的,一年要选择一位。

  记者:那提名的流程是怎样的?

  苏新平:这一次因为是第一个,不想有争议,就是我来决定的。以后就会有一个民主程序,征求每一位老师的意见,所有人打钩选择一位,最后再由我们做判断,会更加民主化。

  记者:好,谢谢您!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