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柏拉图对美的观点是:“超越一切对立关系的绝对性,是爱与美的升华。”
―位画家(或艺术欣赏家)要认识“美”的本质,与“爱”的价值,首重本身的净化精神,摒弃感觉世界的混浊,摆脫现象界的羁缠,才能发挥出纯真的、永恒性的艺术力量。
新加坡著名林祥雄画家,他的风格是传统国画的历史长河中,翻涌着现代气息的“彩墨”画,他创新气息的构图,又有传统的完美性的立意。
林祥雄的画,看似写实,实则不然,从画的整体性上言,却是画家艺术空间的显著表现,画家当然取材自现实,但经过画家的艺术心路历程后,现实的题材已成为沉滤于画家内心世界的再表现,而达到了提升心灵层次的完美,试举林氏佳作一二谈谈。
(―)“破坏与建设”:本图便是充分表现出属于画家的一个完整的哲学——“旧”与“新”是衔接,不是分界,不是断层,而是时代的交替,中间“鹊桥”般的鸟群,不但象征画幅的空间广垠无限,同时遇意时间嬗变的动态……
(二)“残霞,昏鸦,归途”:看确似在某处一定地点,事实上,对画中景象画家长时间的徜徉,从具象至化内在的艺术升华,牛群、鸦群,老树残霞:大有:“一点灵虛涵大千”心概!画家不具内心世界之拓扩,则不能如此挥洒自由,其最具迈气豪笔的是全幅大胆的“留白”,这一“大白”:正是空间包容性的涵虛!是开拓艺术境界的主观心灵,画家凭自己的“胸中丘壑”,充分地“灌注于数尺画幅上的一种持续性,与多样性的生命!”
抹霞,点鸦,涂片,写林。一“抹”,“点”,“涂”,“写”一“抹霞”无影,“点鸦”无声,“写”林无土,这才是具有艺术的永恒性的“意笔”,线条笔触的动律感、色感与墨韵,都表现得非常丰富,也很脫俗。
中国的山水画,是显示道德哲理意念的——儒家赋予山水是“仁与智”,道家赋予山水是“清高”、“德性”,林氏确在现代画的技巧上加以突破。总还不忘:“驰神诗韵,运思真采”的追求着美与善的联结——这是林祥雄画家在艺术创新中同时保持民族艺术色彩的优点。
林氏的“彩墨”技巧,最能破茧于“有限”,飞翔于“无限”,不论人物,山水……皆由具象而至化意象,且能达破形体的具象化与色彩的秩序化的束缚——配合“留白”与保持“纯色”,弃绝第一色彩之间,必然相互依存关系,亦无验第一色彩的余染再加入第二色,若这样正是“写意彩墨”之忌,“一色,一笔,一意”才能保持明丽,还有:“彩墨”非“乱点”——“一点一抚皆意识,纵然即兴也有章!”
新加坡,是一个文化民族多元性和互补性的国家,毎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也有它的存在意义。他们的文化时间观念是流动性的,他们对探讨、索本、求证、创新都有宏博的胸襟,林祥雄画家陶铸于艺文林海之中,故能著有新有声!
斯次莅泰举行个展,喜有泰华林氏宗亲总会中郧业垂绩、博椎清标者众,诸如庆德温藉、炳烁侨社之林炳南、林炎炮先生旨是,而林远航兄长林氏总事,识广资深,襄成对扬国粹,当为泰华艺苑写下新章。
(1988年5月14日见诸于《新中原报》、《星暹日报》及《京华中原联合日报》)
作者:李少儒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