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张伟,很好相处,一张极富亲和力的笑脸,隐约能觉察到眼神里透出的几分忧郁和迷茫,酷似他笔下一张张十八、二十的青春面孔。
张伟,似乎一直在画青春面孔,从九十年代中期,一直持续到现在。十七、十八的少男少女面孔,对他有着特殊的吸引力,一个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人,持续不倦地专注于青春面孔,多少令人有点疑惑。
青春是人生的亢奋期,充溢着激情,萌动与狂妄,对成长的期待,对未来的憧憬和幻想,对信念的坚信和执着;也伴随着懵懂,困惑和伤感,但不管是多少的快乐或是多少的心酸,回看时,却都是无比的美好。
当然,我们无法拒绝时间的脚步,青春转瞬即逝,眼前的现实世界过于繁杂和无序,远非青春年少时所期望和幻想。成长需要代价,而成熟更需要妥协,在成长中获得的同时也在丢失,青春幻想更多的仅仅是我们从童话世界走向庸俗现实的过渡状态,当我们面对现世,我们无所适从,无比尴尬,残余的青春情结挥之不去。在张伟的内心,或是潜意识,他一直持续的纠结,他一直拒绝成长。
当然,生活中的张伟并非大男孩,他通晓世事,明白现实的处世之道,但他一如既往的待人真诚,更愿意过一种人与人之间能真实、可信的生活,尽管这种真实、简单、朴素在现实中往往仅残存于理想主义的信念和意愿,于是,张伟持续的疑惑,抗拒和不安。而这份似是与生俱来的简单和朴素,让我想起了克里希那穆提所说的一句话“外表上我们可能很简单,我们可能只有很少几件衣服,一日一餐就满足了,然而这并不是朴素。如果你的心能容纳无限的经验,虽然饱经世故,却又能保持单纯,这才是朴素。”
张伟笔下的青春面孔,沿着时间的进度,60后,70后,80后,90后,(尽管这样的划分过于简单粗率),一张张的面孔敏感地记录着现实演化的过程以及微妙的精神信息,不变的却是在青春面孔下潜藏的纠结和尴尬。而近年80,90后的面孔,更是少了当年70后的灿烂笑脸和精神亢奋,却多了青春年少时不常有的茫然和迟疑,注视前方的目光透出几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彷徨,与其说是现实在不同时代青春面孔留下的印迹,不如说是已贴近知天命年龄的张伟,内心平淡下的忧郁和坚守。
坚守内心的一份简单、一份朴素、一份理想主义的信念,在一个疯狂,且物欲膨胀的社会,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微不足道,也无关紧要。而一份本真、朴素,佛家说能渡到智慧彼岸,道家说能见到“道”,克里希那穆提说能发现真理,对于我等凡夫俗子,坚守,却是一份实在的内心强大,不会因外界的刺激而内心贫乏和空虚,而是在刺激下保持足够的弹力,去构建一个相对完备自足的自我,坚守与自足本身就是一种高贵,尽管这一高贵也只是习性相近的人的相互认同,但这已弥足珍贵,张伟,便是如此!
刘卫培
2013年 1月
作者:刘卫培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