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认识刘玮缘于为朋友的孩子找一位美术高考辅导老师。在一个下午,与他相约在望京的金隅丽港城21世纪画室。并详细知道,这个“东北大汉”的模样的艺术家,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由于师从名门,扎实的基本功,牢固的学院体系,注定了他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传道、授业、升学,规划的职业之路。并有个二年让所有外省考生都升北京高校的记录。在为学生规划艺术人生的同时,也迅速建立了自己办学品牌。在业界称为“升学专业户”。是他为一个误入美术的高中生,经他重新定位。发现该考生更具写作才能。于是弃画操文,终于如愿考取电影学院编剧专业;是他为一个连续二年落榜,几度失去信心的陕西考生找回自信,并给予生活上资助,最后金榜提名,实现了画画改变命运的理想。他还多次放弃春节同家人团聚的机会在京同考生吃在一起,混在一起。全然没有老师的师道尊严,而是哥们义气的平易近人。过了几个“学习化的春节”让考生在短时间内集中能量,冲刺高考。为改变考生的命运,不仅在绘画技术本身,更多是思想的成熟,综合素质的展现,教学中贯穿三个原则,一、上课认真画画,下课互帮互助。二、在外学习刻苦,不忘家长朋友。三、画画要第一、做人要踏实,正是这综合的办学理念,才让这个“21世纪画室”在众多的对手中脱颖而出。
教学之余,他还能笔耕不辍,坚持创作。并勇于参与一些行为艺术的活动。在艺术观念上不守旧。并没有因为过去版画系的学院教学,规范思想,精致的版画语言而固不自封,而是在当下的非主流的实验性,对现实批判性、自我超越性的这几个层面,实现从教育为他人到艺术为自己的转变,实现由传统经典向提出问题的实验性的转变,实现由能品向逸品的格调递进,而非循序渐进的量的演进。
看他近期作品,已经明显凸现他的艺术语言向“深度绘画”的推进。不仅关注油画语言本身的力度与张力,同时更准确把握自我内心精神层面的思考,如“行走系列”中自我的“特立独行”与城市文化的多元纷杂的矛盾思考。在这种思考中呈现出个体的独立与迷惑,自我思考与城市化建设渐行渐远的距离,还有对架上绘画“手工活”坚持的“执迷”的态度。在“行走系列”中的精神层面已经由对城市的迷惑与思考,转变为步伐坚实的、很札实的行走在有规则的斑马线上,这一变化,折射出自我的城市生活的适应、驾御与超越。在油画语言层面上则由头重脚轻、上实下虚的表现转变成下实上重的反复走笔表现,陶醉于笔的左右上下的摆动来强调内心的充实,从而障显了“行走过程”的体验,而非“行走目的”的思考,这一行走才具有动态意义与当下意义。
他的作品还被著名艺术家陈丹青给予很高评价,并欣然为他的画集写下了“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格言,相信坚持办学务实和行走在创作浪漫路上的刘玮会“行走”得更好。
荣宝斋 园林
2007年5月
于丛艺术空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