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写意挥就马精神

戚弘每天勤于创作,马的神韵早已谙熟于心。

  马在中华文化里有着特殊的地位,多少成语、谚语都和马儿有关: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龙马精神、马到成功……还有一系列马部首的字,像骏、驰、骋、骜、驹……与马儿相关的,大抵都是积极吉祥的字词。

  独爱马的画家戚弘说:“力量、勇敢、正义……任何好的形容词都适合马。”

  两年前来到新加坡,戚弘1963年生于中国东北辽宁省熊岳城一个纯朴的农村,自小与马儿为伴,习画之后,自然而然地走上画马之路。他擅长中国水墨画、油画、壁画,尤擅长画马,他的水墨马已形成独到风格,成为自己的标志。

  他说,上一代的大师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人已经创造了属于他们的风格,他自己这一代画家就只能在这些大师的缝隙间寻找新的风格,力求独树一帜。

  “这就和音乐艺术一样,上一代人有上一代的音乐风格,你如果现在还给年轻人唱《荡起双桨》,肯定没人睬你。”

  如果要分派别,戚弘画的马在水墨画里属于写意派。所谓写意,便是抓住某个意境去发挥,注重意境。

  戚弘说,他画马不是画马的实体,而是画马的精神,马有许多品种,品种不同但精神是一样的,他要让观者一眼就能看出他想表达的意思和情绪。

  “一笔画下去就要到位,不能太腻,不能太燥,人们说‘大师画画就几笔’,像张大千的泼墨、齐白石的花卉,就几笔。”

  戚弘笔下的马很少配搭背景,往往只是泼洒几点,更多留白。马的速度快,背景一般适合远山、远树、河流,其他背景不好搭,于是也很少加入背景。而当留白多了,焦点就自然集中到马的身上。

  他说,马容易入画,雅俗共赏。在他笔下,马的主体一般用墨,除非有特别象征,才会以其他颜色勾勒,一般上他只在马身上的配件,如马鞍、环辔上着色,起画龙点睛的效果,但切忌大红大绿落得庸俗。

  戚弘喜欢马,每年都会回乡看马,在新加坡工作时,则到赛马场、马球俱乐部观马。

  他也喜欢中国诗词、小说里对马的描述,他也会把这些诗词题在画作上,如出自《三国演义》的赤兔马赞: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这也正是深厚文化积累让马更令人神往之处。

  为什么画马?除了爱马,除了自小和马有情缘,戚弘说:“因为马积极向上,就像现在人们说的‘正能量’一样。”

  采访后记

  2008年我到内蒙古旅行,在希拉穆仁大草原,骑一匹黑毛蒙古马,跟着马队在辽阔的蓝天底下瞎逛,那样的画面特别虚妄,远离了钢骨森林,眼界一下子如此开阔了,开阔得好神奇,也好不习惯。

  让马儿驮着几个钟头,直觉得不好意思,但总不能像爷孙俩扛驴的故事那样本末倒置吧?只能在结束旅程时好好谢谢它。

  俗话说“做牛做马”,马儿多少年来驮着人类重重的期望,一直到工业革命后它们才终于卸下责任,却也因此与现代人拉远了距离。

  我们曾经如此亲昵。

  访问现代马夫Buang,了解到养马的挑战,从他的言谈中很能感受他对马的热爱,试想想三代人都在马厩里工作,像是血液里命定的情怀,朝夕相处,马儿也都熟悉他,认得他,像家人一样。

  骑术教练Laura甚至告诉我,多和马儿说话,马儿会明白。

  真不知道狗是什么时候成为人类的宠物,没能深究,但马儿与人类的情感缔结恐怕要比人与狗的关系要更早许多吧?

  或许就当趁着马年,好好了解一下这高贵的动物,找回人与马之间遗失的情谊。

  而无论是被圈养的还是野生的,马儿天性就需要广阔的空间奔跑,这便是马本质散发出来令人向往的精神。

  最后祝所有读者:新年大吉,龙马精神。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