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卢征远《卢:“我可以把它悬挂在悬崖上吗?”卡:“不,但其它的都可以。”》,2012
卢征远从一个梦境中获得了这件作品的灵感。尤具意味的是,这个梦的发生,是在他接到深圳雕塑双年展策展人的邀请之后。从某种意义上说,最终呈现的作品形态包含了从无到有的创作的时间性,更重要的是,蕴含着艺术创作与日常经验互相融合状态之下、作为个体的艺术家的整体经验——梦境这一维度也包含其中。
这不禁令人联想起卢征远广为人知的“每天一件作品”系列(2010-2011):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让自己处于每日一作的创作强度中,而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个展上,他甚至每天送一件作品到展厅,并由此修改了艺术机制的维度,将艺术家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变化着的状态直接纳入作品的展示中、从而变得“可见”。
在这件名为《卢:“我可以把它悬挂在悬崖上吗?”卡:“不,但其它的都可以。”》的新作中,同样可见的是一定时间长度上的创作状态,只是这次以单件作品来呈现。尽管如此,这件几乎与展厅登高的作品上下,还是提供了相当当的信息量:以透明亚克力板拼接成的不规则庞然大物状若悬崖,而崖顶上的一段霓虹灯文字实则无法辨认;崖体上以手写或贴条的形式,或书写、或草绘着艺术家对于本次展览理念、策展人趣味、可能参展的艺术家及作品、现场效果等等的想象。
若无艺术家阐释,与莫瑞吉奥·卡特兰在梦中合作这一作品的信息,则仅能从长长的标题中被暗示。实际上,与卡特兰、亦或是另一位艺术家合作,这并不那么重要;卢征远捕捉住的是日常经验中可转化为艺术创作的细节分毫,敲打的是艺术的边界。雕塑系出身的卢征远,在早期一系列写实雕塑后逐渐拓宽了媒材视野,尝试风格多样、体量不一的装置创作,他近两年的作品则更多是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可借以挑战艺术体制的元素,从这一方向上看,本次展览上展出的这件作品也不例外。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