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画”由心生草根情

  他在远方仍会牵挂候鸟般辛劳的农民工兄弟,仍会惦记在黄土地上耕耘的庄稼汉,仍会期待他们有一个好“收成”。

“画”由心生草根情

  艺术创作,总是与艺术家的情感冲动相关联的,但这种情感冲动只有融入对社会现实的深刻领悟,才会感发动人的力量。油画家忻东旺的创作往往是用深邃的思考去表现炽热的情感,寻求生活与艺术的真实,这正是他的作品具有的刻骨铭心的视觉冲击力和社会穿透力。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巨大的城乡差距引发“民工潮”涌向城市,这是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的一个缩影。在上世纪90年代,东旺率先为城市农民工作画,农民工等城市底层人物“草根众生相”在他的笔下跃然纸上。1995年,一幅题为《诚城》的油画作品获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银奖,这是他绘画生涯的“日出”。这首先缘于他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草根”情怀。出生农家,长在农村,自幼喜欢画画的爱好,曾经外出务工的劳作,逆境不忘学画的艰辛,他有过的这些经历使得他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兄弟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点燃了他的创作火花,激发了他对农民工这一新社会阶层的深切关注和审慎思考。他在谈及《诚城》的创作时回忆:“有一天,我在大同车站的广场上看到黑压压的一群似乎是我家乡的农民,大包小包相簇在一起,我先是一愣,接着心咚咚地急跳起来,这是怎么了?他们为什么集体出走?我在心里自问。在我纳闷的同时,已经被这些生动而亲切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于是我及时拿起相机。当胶卷冲洗出来,那一团团、一群群饱满的人群和饱满的形象顿时让我心若脱兔。很快一幅连我自己都感到新奇的作品诞生了。”他把思考凝结成“诚心诚意做一个城里人”,作为《诚城》取名的由来。此后,他又创作了《客》、《明天多云转晴》、《远亲》、《边缘》、《早点》等农民工以及学生、下岗工人、小商小贩主题性肖像作品,其中《早点》摘得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凭借对画中人物形象细腻、生动传神的艺术刻画,表现出画家对社会变革时期民生问题的洞察,揭示了农民工等“草根”人物本有的生命价值和艺术尊严,张扬了当代现实主义画家应有的人文关怀精神。

  东旺是大同和山西走出去的艺术家,也是大同的女婿,在大同他岳父家里我曾与他多次谋面,“画如其人”,他特别憨厚,朴实无华,毫无架子。近年来,他多次回山西院校讲学、写生创作,也回大同参加国际雕塑双年展等文化交流活动。去年5月,他还在执教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了《相由心生》个展。就是这样一位对艺术追求无比执着、对普通人物倾注深情的艺术家,却在51岁英年早逝,艺术生命戛然而止,这真令人痛心不已。

  宋代诗人方岳曾作诗:“自经秋后可曾雨,才入山来如许清。能得几多残暑在,草根何处不蛩声?”东旺远行了。他在远方仍会牵挂候鸟般辛劳的农民工兄弟,仍会惦记在黄土地上耕耘的庄稼汉,仍会期待他们有一个好“收成”。

(刊于2014年2月26日山西日报《文化周刊》)

作者:高旭东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