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与泥土的对话——代明

  在我面前,放着一本《琴心陶瓷艺术作品集》,琴心是陈琴的笔名。翻开集子,我能感觉得到里面的每一件作品,都凝结着陈琴十几年的心血和汗水。他们有的淡雅之极,只以青花这种最简单的墨晕,便尽显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韵味;有的又绚灿之极,在釉中施以青花、釉里红,就展现出敦煌飞天仕女的婀娜造型。有些陶瓷咋一看去并不显眼,但只要你用心看去,细细地把玩,就会发现它们就像一罐初品醇厚敦良、继而才感到绵长幽香的好酒,那样让人回味无穷。比如,那个梳着羊角辫、噘着小嘴天真可爱的泥娃娃,陈琴说,就是根据她的童年美好的时光雕塑出来的;再有,那个环绕于陶瓷笔筒迷离朦胧的水墨,是他们家乡四周皆为青山的真实写照;至于那些形态各异、古拙质朴、憨态可掬的小狗狗们,则是她对那些淳朴、神秘、美丽山村永不磨灭的记忆啦!

  “这是我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诉说,一种抒发,有的人是用画,有的人是用歌声,而我是用泥土。”

  陈琴如是说。

  十几年前她毅然辞去在舞台上光鲜耀眼的主持人行业,甘愿跑到景德镇一个狭小的屋子里,去从事设计泥塑、烧制陶瓷这样一份默默无闻的工作。

  究竟是什么促成她发生这样大的转变呢?

  “是兴趣”陈琴说:“因为我从小就非常喜欢陶艺,尤其喜欢那上面画的各种鲜艳的图案。其次,做陶瓷可以让我安静下来,淡定下来,你看现在这个社会太浮躁了,人们争名夺利,尔虞我诈,太缺乏这种人性本真的东西。”

  “可是一个女孩子整天和泥土打交道,不觉得辛苦吗?”“辛苦是肯定的。夏天,景德镇的蚊子特别多,经常叮的人浑身是包;到了冬天,小作坊又特别冷,再加上泥土本身也是冰凉冰凉的,用手和泥、拉胚、制陶,时间长了双手冻得都麻木了,皮肤也皴裂的厉害,必须用暖手炉烤,才能慢慢缓过来一点。”

  “可是,谁叫自己感兴趣呢。说真的,我挺喜欢这种感觉,静静地坐着,喝着热茶,开始和泥土之间的这种对话和交流。泥土,它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嘛,中国神话就有'女娲造人'。人是从泥土里来的,最后还要归于泥土。”

  她的淡定、沉稳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

  她从一个热热闹闹、风风光光的主持舞台退下来,说是搬弄陶瓷也好,说是修炼心性也罢,她无疑已进入到另一个层次,另一个境界,那就是淡看人世间纷纷扰扰的一切,只为守住内心的那份纯真。故此,她才宁可像陶渊明选择隐居方式似的,选择在一座工坊独自与天地鬼神对话,在无我之中悟到大我,在有限当中达到无限。因此,过去作为她主持人一把利器的

  语言,到现在反而变得无用,反而给遗弃了,因为她找到了更能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所悟所感的东西,那就是泥土,泥土上的歌,泥土上的舞,泥土上的线条、色彩、构思,她拼尽一生都要寻找的那个东西。

  为了找到这个东西,她特意上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又拜了著名国画家崔如琢老师为师,画兰花、画竹子、习书法。按照陈琴的话说:“人的一生要不断学习,是永远学不完的。”她还有一件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民俗文化。

  2005年,陈琴为此还出了一本书:《山村山鼓山歌》,记述她爷爷那一辈难得保留下来的客家文化,后来,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歌”栏目组,还做过一期她的专访。考虑到她在收集民俗文化方面所做的贡献,她还被吸收进江西作家协会,不久前她又成为中国散文协会的一名会员。

  别看陈琴谈她自己个人的经历不多,可一提起她的家乡,一提起她的小时候度过的那些快乐往事,她却说得有声有色,兴奋不已。她说她的爷爷非常有本事,在当地会“跳神”,村子里谁家孩子要考大学,谁家的娃生了病,都要找她爷爷“请神”;她说他们家乡的山歌多得像流水,人人都会唱,城里的人都爱跑她们哪个“山旮旯里”来听她们唱。

  陈琴一说起她们家乡来,一下子就像有说不完的话,脸变得红扑扑的,一双秀美的眼镜也开始放亮。

  看着陈琴聊起这些往事,陶醉其中的样子,我忽然想起她雕塑的瓷器,那些扭动着腰肢人塑形状的灯座,很像是她家乡的小姐妹们在那里尽情舞蹈!我一下子明白了,陈琴的陶瓷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一定是有它不朽的生命力的,因为它来自于最质朴、最生动的山村,来自于能为创作源源不断提供灵感的民间。

  陈琴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也是一个心细的女子。在我们聊天时,看我听的入神,总不忘记伸出芊芊玉手,用叉子叉起一片金黄的菠萝,或是一片鲜红的西瓜,递到我手里,微笑着提醒我边吃边谈。但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到一个更有意思的细节。

  我喝茶,相信很多人喝茶都习惯了,是用一只手端着茶盅的耳朵喝,可是在今天,我自始至终都发现陈琴喝茶,永远是像捧着一个圣洁之物似地,用双手捧着圆筒状的茶盅,一点一点往嘴边送,即便不喝,也双手不停转动着那个陶瓷茶盅。这让我想起日本的“茶道”。联想起这位美貌女子在工坊制陶时的情景,相信她那时也经常是这样,两只手捧着泥胚,一点点把它们旋转拿捏成器的,所以才有这般下意识的动作。她这那里是品茗,分明是在用双手感知这块泥土的生命。正像她嘴边经常提到的女娲砖土造人,泥土创造了万事万物一样,她也要学着这位女神,去开辟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了。

  临别之际,我诚挚地祝愿她的陶瓷事业以后越走越好,最终走上国际舞台;更希望她能像杨丽萍的舞蹈、萨顶顶的歌声一样,赋予泥土一种灵魂性的东西,让它成为天与人相通的一种媒介,让它成为传达我们内心呼唤的一种回音。

作者:代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