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家李磊谈《海上花》:上海生活如无根之花充满漂浮感

  夜来听蝉

  李磊写诗,有一首叫《夜来听蝉》。晚上哪里有蝉声?诗中的禅意不言自明。

  “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哪里还有蝉?夜来听蝉,我们就在刷微信嘛。”微信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是生于60年代的李磊自己运营着一个公共号——“李磊抽象艺术工作室”。这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上海人引领时尚、积极的入世的态度,实乃彰显了上海的市井文化。

  “气韵沉雄、温润敦厚、艳而不妖”是李磊对自己作品的三个要求。“格调要高!”他一直以中国传统对艺术品格的精神诉求,来检视自己的创作。李磊喜欢美的东西,海上花的华丽绚烂让他沉醉,但是他对画作的品质追求更甚。有一张挂在角落里的作品,呈现着他对画面品质的追求:“这张画得很漂亮,但是我总觉得不对。就把整个画面破坏了,重新画,美而不腻就对了。没有缺点是最大的缺点。气息不对就要破坏‘美’。”

  除了工作台上摆着几件他早期的人物雕塑作品,挂在墙上的画作均为抽象。看似简单的点线面构成,其中蕴含的价值、意义和艺术家对品质感的追求,只有从作品丰富的肌理质感上体现。从李磊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出他在传统中对“雅”的追求。他的作品看似豪迈,但并不单薄粗陋。重复地滴撒、刮擦、再滴撒、再刮擦,画面颜色鲜艳,但温润沉稳,是为“艳而不妖”。妖娆绚烂的海上花也在这反复的涂画中,加持了绘画的禅意。

  无根的海上花

  供着佛像的会客厅里,摆满了李磊的作品,顺次摆开的作品前,是一张张打印的图录。近日,李磊将要在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举办以“海上花”为主题的展览。

  “上海是一个细腻的城市,上海人对事物的感受更深刻。”李磊的作品也在抽象领域中寻求着新的突破。上海的艺术家跟北京不一样,他们不扎堆。“上海艺术家去别人的工作室,很少提意见,他们觉得这是对对方的尊重。我的心不是你的心,你这么做,有你的道理。”李磊将这种现象看作是上海艺术家之间特有的交往方式。

  “‘海上花’就是海上的花,它永远飘着,没有根。”李磊借“海上花”这个名字,来表达他对上海城市生活的感受。漂浮和不确定,是他对这个国际大都市的体会。飞快的节奏和耸入云霄的高楼不属于任何人。“漫天的和满地的,都没有根。”他在诗歌中这样说道。

  李磊的画面或表现海上花的纠结和矛盾,绚烂至极而至糜烂的色彩;有时候又沉静下来,画一些沉寂和感性的东西,这些作品中蕴含着生命的逻辑、灵感以及生命间的关系。李磊新展览的主题将关注都市生活令人迷惑的绚烂多彩,在绘画技巧上,则强调“道法自然”的传统精神。他抽时间去野外写生,用心去体会那些自然中的线。“脑子里的形式是非常有限的,我需要用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形式,去活化自己的想法。”

  江南的文化没有断,那些细腻的生活方式和全套的传统生活规范,贯穿在李磊的行为举止当中。焚香、品茗、雅集,透过他的生活和作品,我们看到美术馆人李磊的另一面。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