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创意X社会】系列大赛正式启动 关注同志主题

2015-05-11 14:52

  2015年5月8日,中国首次“创意×社会”系列大赛在UCCA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启幕。

  

  大赛简洁海报

  “创意X社会”系列大赛的主办方中国设计师沙龙(CDS)及联合协办方自化创意、意益传播、意大利中意设计协会(ADCI)与北京设计交流中心(DCB)、iSR生活实验室出席了当天的大赛启动仪式,张子建、蒋云涛、孙远、牛一力及郑焱分别为大赛致辞。这场创意聚焦社会的能量“大趴”终于开场!

  

  张子建,设计师、创研所研究员、CDS中国设计师沙龙发起人之一

  启动仪式首先迎来了张子建先生的发言,作为一名设计师、创研所研究员及CDS中国设计师沙龙的发起人之一,他向大家介绍了此次“创意×社会”系列大赛的发起初衷。他谈到:“创意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其实它也是一种表达方式。今天面对众多社会问题需要创意人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让那些被大家忽略的角落充分地暴露在阳光下。但个体表达力量太小且不容易持续,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沟通机制,做得更好也更持久。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今天,创意人不再是乙方,新的组织方式,让全球动员和协同解决问题成为可能。”

  

  蒋云涛,择东设计顾问设计总监、 中国设计师沙龙秘书长

  中国设计师沙龙秘书长(择东设计顾问设计总监)蒋云涛先生紧接着向大家介绍了CDS中国设计师沙龙。作为中国最活跃的设计行业民间交流组织,CDS主办本系列大赛,希望此次大赛能够引起创意人对社会热点、公益问题的关注与发声。通过系列大赛活动,链接思想的孤岛,用视觉作品的形式表达社会形态的多样化,让大家的思考通过视觉方式聚焦社会现场。

  

  自化创意CEO孙远

  自化创意CEO孙远女士作为大赛第一协办方嘉宾在演讲中对此次大赛寄予了厚望。孙远谈到:“作为创意人的学习型社区,自化创意很荣幸成为本次大赛的平台协办方。有人社区一直以来希望能帮助中国创意人扩展视野、加快个人发展,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创意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所以我们此次特别为大赛开放了‘创意X社会’专区,让广大创意人能在平台上自由展示自己,任性表达态度。”

  知名时尚摄影师郑焱、大赛协办方意益传播掌门人、iSR的倡导者牛一力代表大赛众多发起人致辞。牛一力谈到:“当下中国,人人都在为自己和社会的关系焦虑。作为设计师、摄影师、广告人、导演、艺术家......所有的能力者,在迅速转型、秩序重建的此刻,每个人都可以履行自己的iSR(我的社会责任)。大赛系列行动既是动员启蒙,也是行动结盟。作为中国创意界和LGBT社群&NGO的跨界行动,我们期待:唤起社会平视同志群体,重建多元普世价值”。现在我们做更多,孩子和亲友将来才会少受苦,更快乐。”

  

  启动仪式

  组委会历时四十余天组织了这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界比赛,可见“创意X社会”系列大赛真正激活了广大创意领域行业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大家都希望能用创意的力量去分担社会责任,为传递正能量贡献自己的技能和才华。本次大赛特邀来自中国、美国、丹麦、意大利、瑞士、德国等国家的创意行业资深专业人士,组成了一支秉承国际性、专业性、多元性原则的高水准国际评审团,其中多位评审来自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

  大赛涉及四大类奖项:海报类、摄影类、视频类、绘画类。各类奖项分别设置金、银、铜、优秀、入围奖,同时还有全场大奖和最佳人气奖,奖励总价值10万元以上。本次大赛的官方作品提交通道由自化创意网站设立,并将于5月8日起至8月8日面向所有参赛创意人开放。

  通常大赛启动仪式会以“剪彩”或“破冰”之类的常规方式去呈现,但没想到“创意X社会”系列大赛向我们展现了更富“创意”的启动形式。随着主持人的引导,现场观众们纷纷从座位旁拿起拼图,共同来到台上拼出了“创意X社会 即起”的字样。

  从看见问题开始

  大会特别邀请了程青松、王泊乔、张子建、王紫菲四位跨界创意人士,围绕“从看见问题开始”为“创意X社会”带来一场思想盛宴。经由对话、有关常识、理性、平衡、尊重和创作者的社会责任这些词语,让观众陷入沉思。

  嘉宾王泊乔说:“看见特别重要。当你看见的时候你却不发声、不作为、不行动,这个可能是一种失责,我们更多的谈的是社会责任,是创意人的社会责任。”

  

  程青松,《青年电影手册》主编,著名电影导演

  著名电影人程青松也发表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个星期我自己包场看王小帅导演的《闯入者》,当时有朋友问这个电影里面写了空巢老人的问题、写了同性恋的问题,我马上打断,说同性恋本身不是问题,它跟青少年犯罪、跟拐卖儿童不太一样。现场的90多位都是我的朋友或者是我的读者,他们大部分给予了掌声,觉得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消除这种偏见和歧视。同性恋不是一个现在才出现的所谓的社会问题,它是伴随着人类存在,有人类就有这种取向。”

  而作为设计师的张子建以创意人的身份发声:“我想我们这代创意人应该对自己的职业自觉。我记得在去年的时候,CDS跟意大利的一个设计师做交流,他说在意大利那些设计师已经开始堕落,跟他向往和崇敬的那些过去的大师不一样了。过去的大师会为了社会、国家、人类的公平去做很多很多海报设计,会花很多时间去呐喊。但是看看现在大家都在干什么?我们自己走了另外一条路,走向了一个商业化的路,忘了我们的社会身份,这是那个设计师戳中我的一个点。”

  《从黑夜到白天》首次公众展映 我们性什么?

  随后,《从黑夜到白天》的首次公众展映为大会掀起了高潮,此片是著名导演&摄影师玛鲨和苗酱历时半年寻找、收集的中国同性恋群体的肖像和故事,是以异性恋的视角对同性恋生态的一次真诚探访。片中人物来自11座城市,讲述关于个体而非群体的故事,呈现不管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能理解的爱与恐惧。

  大会特别邀请了《从黑夜到白天》的创作者苗酱、网易新闻的龙志、淡蓝网创始人耿乐、著名电影人程青松及大赛联合发起人牛一力以“我们性什么”畅谈镜头内外的感想。

  

  论坛沙龙

  《从黑夜到白天》的创作者苗酱为现场观众讲述了创作历程:“在拍摄《从黑夜到白天》的纪录片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研究。我们发现其实国内的主流的公众对同性恋群体有两个比较深的误解,这两个误解讲出来又是自相矛盾的,有些时候主流媒体会把同性恋描绘成一个特别悲惨的群体,整天暗无天日,生活在地下,带有一种同情的眼光去看他们;另一种在年轻人中间比较常见的误解就是,同性恋者活得还是很自在的,他们很自由、很时尚、很酷。”

  电影人程青松就目前社会同志生活的境况说了自己的体验:“新媒体包括互联网是给整个同志族群的生存的变化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很多的年轻人,90后他们在这方面受到的压力就会少很多,就不会是那么地痛苦不堪,因为他们活得很开心,像个人,我两个侄女,一个侄女是96的,一个是97的,他们非常支持我这个叔叔。但是在边远地区,在农村、在山区,在二三线的小镇,这些同志族群的生存状况还是堪忧的。”

  他们的对话将人们引向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性什么? 背负几千年夫唱妇随传宗接代的传统,在巨大的城乡差异中,我们如何选择,如何面对。好在2015年的春夏,创作者们在用行动拉阔社会包容的宽度,让我们对未来依然乐观。

  “创意X社会”系列大赛第一季“同志主题创意大赛”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热闹开场,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不仅象征着中国创意人在社会责任面前的成熟态度,更展现了创意之于社会的真实力量。创意的能量越大,社会的活力越足。“社会发生,创意发声”是不是一句空话,让我们共同期待此次大赛产生的优秀作品,秋天收获时再见。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 若小离

      当代艺术者的福音,赞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