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5-11 19:19
15年春晚的“汉服事件”刚刚拉下帷幕,而人们对于“汉服”这一话题的争议依旧如火如荼。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汉文化复兴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汉服作为汉文化的载体,是否应该回归也成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汉服,汉服的回归对我们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一般来说:汉服即汉族传统服饰的简称,曾称汉衣冠、汉装、衣冠、中国衣冠、华服等,主要是指清代以前,在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汉族服饰。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
满清入关后,下令汉族剃发易服,统一换上满清族服装,至此开始,拉开了汉服文化的断代的帷幕。而汉服文化至今三百多年的断代,对我们的文化传承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人文道德方面的缺失更是不可估量。
汉族,这个又被称华夏民族的古老民族,它的名字“华”便是来自她美丽的肌肤——服饰。“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然而,时至今日,就是创造这个华美服饰的民族,却成了唯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
要知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文化不仅仅是民族认同感、归属感的体现,更是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的反映。失去了文化传统的民族,就如同浮萍,没有了根。文化认同与文化传承是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继续发展的前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汉服文化的回归,对于汉民族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拾文化愿以小微的力量,与大家一起发现汉服的传承及文化之美。
汉风拾遗:复古与复兴
复古与复兴是不同的,糟粕的重现是复古,复兴则是精华的重生。
汉服文化复兴的路上,总不免有个别人打着复兴的旗号玩复古的戏码,但对于大部分真正热爱“汉服文化”的人来说,汉服的复兴绝不是为了作秀。
须知,任何文明都有外在的表象文明,有相应的服装礼仪。复兴民族文化是一个很大的主题,而民族服饰的复兴则是整个民族文化复兴的开始。汉服的复兴与文化的复兴是相辅相成的,“章服之美,礼仪之大”是汉文化的精髓。
由于中国的近代史的特殊性,造成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代替了主体民族,导致汉族自身的文化被虚化,以至于现代很多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不了解。而汉服中承载了许多民族文化精髓,一件大气的汉服穿出来,比白纸黑字的说教更有影响力,更能促进人们自发地去了解自己的文化。汉服复兴最主要的作用在于传承民族文化,而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的文化,才能做到表象和精神统一。
那么,汉服文化的回归究竟存在着怎样的问题?传统文化的复兴需不需要穿汉服这种“形式主义”呢?
首先,宽袍大袖的汉服不适应现代生活?
其实,汉服并非都是大家印象中宽袍大袖的样子。汉服有礼服和常服的区分,我们印象中宽袍广袖的一般指礼服,而常服则可以是广袖,中袖,窄袖,甚至连无袖的都有,常服中有一种短打(武术服),就是劳动人民穿着的,在袖口等处做了紧身处理,以便于劳作。其实,汉服发展了3700多年,其本身便具有一个非常完善的自然服饰体系。而且,现在制作汉服也不是墨守成规,汉服的复兴必然会根据时代的不同有所变通与改造。 所以,穿汉服不方便更多的只是我们的心理问题。
其次,现代人穿汉服,总感觉少些什么,纵然是传统服饰,也不适合现代社会穿着了。
很多人认为现代的配饰搭配汉服,总会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但是请注意,汉服不是古装,为什么要按古人的标准来衡量?当然,这里并不是鼓励大家穿着汉服时可以随意搭配。须知,汉服作为一个完善的服饰体系,它本身便有一套搭配的体制可供参考。不过,随着时代的不同,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必然会有所改变,所以,穿汉服也没有必要完全按古代的标准。
还有些人认为,现代人穿汉服少了古人的气质,汉服和人没有融合在一起。其实,汉服本身便是雍容、典雅、华贵的存在,一套汉服上身,只要稍微注意一下是完全不会有问题的。当然,如过你愿意通过学习汉文化来提升自己的气质,达到汉服与人相得益彰的境界,那也算是汉服之幸,汉文化之幸!
汉服不是古装,穿汉服也不是为了穿越,所以,穿汉服应该自然而然,不该故意模仿古人的动作和言行。除非你认为你穿的是古装!
拾文化汉风拾遗系列专题:
汉风拾遗:华夏之衣
汉风拾遗:复古与复兴
汉风拾遗:汉家衣裳
汉风拾遗:罗衣何飘飘
汉风拾遗:衣冠文化
汉风拾遗:服章之外的美丽
汉风拾遗:垂衣而治
汉风拾遗:礼仪之邦
汉风拾遗:衣冠南渡
汉风拾遗:复兴之路
微信搜索公众号拾文化(ID:shiyafengshe),即可阅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