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关良在20世纪引领近代水墨戏曲高峰

2015-05-12 00:00

苏三起解中国画 关 良.jpg

苏三起解中国画 关良

开创中国戏剧题材绘画的艺术家关良,继1956年在北京举办个展之后,其作品近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与观众见面。展览聚集了关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戏剧人物绘画的早期探索之作,五六十年代趋于个性化的风格之作,以及七八十年代笔墨老道的成熟之作。更为难得的是展览还征借到关良艺术中较少呈现的风景、静物、写生,以及革命样板戏等题材作品一并呈现。

击鼓骂曹(中国画) 关良.jpg

击鼓骂曹(中国画) 关良

关良在20世纪引领了近代水墨戏曲人物画高峰,他一生创作丰厚,有舞台速写、油画、水墨画等。他的水墨戏曲人物画将中西方技法相融合,撷取戏曲人物为创作母题,以稚拙、古朴之风跃入世人视角,令人惊叹不已。对中国画的题材而言,这当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拓。他以夸张的造型、精炼古拙的笔墨创作而成的水墨戏曲人物画同戏曲表演艺术有着诸多的共同之处。同时,他的作品也由于不讲究人物造型,仿佛儿童的信笔涂鸦而不为世人所理解。

树和桥(油画) 关良.jpg

树和桥(油画) 关良

20世纪早期的中国是一个思想激荡、名家辈出的年代,而关良正活在这段岁月里,人生如戏幸有知音相伴。齐白石、郭沫若、李可染、倪贻德、盖叫天……都是他的知己。他们或在艺术上提携,或在戏与画中切磋,或相伴出游作画,或一同畅谈理想。郭沫若在关良所作的《击鼓骂曹》中题“不为威武屈,壮哉弥正平。悠悠千载下,击鼓尚闻声”。1939年关良题赠倪贻德的两件戏曲人物水墨画,是目前所知关良对此类题材较早的试笔之一。1953年关良题“白石前辈指正”的作品被白石老人珍藏。1957年关良与李可染出访柏林,到魏玛、德累斯顿各地写生,留下了多幅作品。为了更好地呈现出关良同他的知己在艺术路途中所做的种种探索,展览结合《关良回忆录》的叙述展出了诸多作品,其中很多内容都是首次面世。通过对比的形式将关良和李可染的德国写生并置呈现,以故事与作品相结合的形式娓娓道来那个时代关良的艺术人生与画中百味。

戏剧人物(中国画) 关良.jpg

戏剧人物(中国画) 关良

值得一提的是,关良作为早期留学国外艺术家的代表,在20世纪初期就探索如何在绘画创作中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尤其是中国戏曲艺术元素与油画表现语言的融合。他的探索性思想和开拓性艺术实践独具一格,为中国画的革新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与范本。在当前开放性的艺术创作环境当中,通过对关良绘画艺术深入细致的探究,尤其对其戏曲人物画艺术的分析梳理,或许能够促进当代艺术家观念思维的转变及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也为当代艺术家潜心探究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提供有益启迪。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书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