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访】曾振伟:低调而疯狂的国际人

  曾振伟老师是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中国区会长,早年曾留学日本,完成了日本九州大学艺术工学博士课程,现在是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在城市景观综合设计方面作品丰富,成就颇高,矗立于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主广场的巨型雕塑未来之门便是他的代表作,今天我们就来到了曾振伟老师的工作室,采访了这位做人很低调、作品却很疯狂的国际人。

  

  艺术家曾振伟

  我个人觉得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形成和当地的本土文化、民俗、区域的工业包括经济、文化以及未来走向,包括这个城市的历史他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整体的一个逻辑部分,一直要很好地去理解他之后,然后再看这个点他本身是否是起到一个中心的放射性作用,因为每个点他都有所不同,看他这个功能性来决定你的作品的大小,然后你如何去做,如何去延续,如何能够成为这个区域的又一个新的文化亮点,这带有一种文化的那种画龙点睛作用的这种作用,我个人觉得艺术家要具备有这样的一种思考能力,如果没有的话,我们把画家艺术做出来之后自我感觉不错,然后把它放大又成为一种公共艺术,我觉得这是一种理论上说、思维上说是一种怎么讲呢?一种错开了的一种不是那么可以对接的一种思维方式。

  

  曾振伟 《朋友》 不锈钢锻造 高4米

  比方说《未来之门》它是广州的新殿堂,大家知道广州这个新中轴线是广州的新城市以及走向来一个重要的一个新的地方,那么广州是什么?广州是一个商城,有2000多年的历史对不对,广州的文化如何对周边的一种辐射,那么它肯定要有当代的语言,当代的精神,以及未来走向的那种可能性,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面我们如何去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是什么,我们当然是以他的民俗为代表,民俗文化、传统为代表,现在是什么?我们目前的发展,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又做了什么,还有未来要在我们中国或者是在世界,广州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这三大块来决定他要做成什么样的东西,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面我可以说这不是一个表现力的问题,而是思考力的问题,通过反反复复可以说是无数次的自我否定再否定,然后再去摸索最后的结果,我觉得目前这个《未来之门》能够很代表广州的一种未来的现象以及现在的现象,民俗的东西它有,比如说“捕蝉”。上面有一个金蝉,几个小孩围着下面去捕蝉这种快乐的孩童时期的情景那都是民俗的,而且是民俗精神的,那么那种肌肉之间的那种关系,那么是指现在那种活动的东西,那么整体看上去他和周边的那种景观建筑,现代建筑地它能够相映成趣,变成一种未来的东西,那么它这种过去、现在和未来就能够产生一种对接关系.

  

  曾振伟 《未来之门》 铸铜、金箔 高10.8米,宽15米

  当初比如说刚画画的时候也画具象的,后来又画抽象的,当然中间是因为什么样的去画抽象这个我们姑且不论,但是它就是一个历程,以前我出国的时候,就按我们所说,我们的绘画基础很扎实,画得特别的好,但我们今天你说要我再去画具象的东西可能就不再是我所要追求的东西,因为我们对一种具象的表现,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表现语言,我们已经在这个所谓的人生的过程当中或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或者说跟整个社会的发展的这个潮流里面,我们领悟到的以及能够所拥有的某些共同的力量,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时代的一些特征了。如果说没有这种能力,时代需要什么,我们又跟时代又能够共鸣什么,产生一种什么样的碰撞,那么其实在你的作品这种表现里面是能够反映出来的,所以我觉得在个人的学历、艺历的发展过程当中,这个艺是指艺术的艺,这个艺术历程里面,阶段性的东西肯定有,比方说留学时期很悲怆、很孤独,都一直在画这种内心很孤寂的那一面,很闭塞的那一面,当我们走出社会之后发现阳光,发现世界很大,所画的东西又不同,那么回到国内之后又发现这个时代的潮流轰轰烈烈,很澎湃,那么内心的澎湃和社会的澎湃它又是一种碰撞的东西,那么这种混合就造成我塑的公共艺术就像别人所说的很大气、空间感、临场感,能够产生一种很强烈的一种正评,谁看谁能够有个很强烈的感悟,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时代不同的一个特征,我想这是一种自然的吧,当然也应该有一种自我暗示,你在学习过程当中没有一种说我在这个时代没有产生什么样的变化,然后我去变化的话我觉得这个艺术家所谓的“悟”和他所谓的“技”,可能会产生一些来自社会的质疑,所以时代性的东西跟人的成长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曾振伟 《飘逸》 不锈钢锻造 高15.8米,高24米

  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话题,从学术的角度来讲应该要做一个阐述。比如说我们看到很多的书,从人们历史的、学识的,包括历史的沿革很多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到最后我们去看社会的时候,看现象的时候,那么我们仅仅是用眼光去看,还是用文化语言去看,还是用一种心理的东西去看,我个人觉得看完之后反响活动再变成一种我们自己本身语言的这个过程,它其实很大的状态就是一种消化和心理反应的过程,所以说我做的作品就比方说我做的那个《走向殿堂》它是我的一种符号性的东西,我为什么在《走向殿堂》里面我不用具象的人物,这个很单纯的,因为学生每一届都不同,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有白人、有黑人、有黄种人,你要展示出这个是我,我就是他的一种共感的时候,你一定要让他感觉他是你,你是他这种关系才行,不然的话你就没法表现,这个时候我就在心理学的这种让他认为他是你的这种作用以及你如何去消化,让心理学的某些特征去捕捉再表现,我个人觉得这就是文化进步的一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学科学术的一种自我演绎的一个过程。我这么看,比如说在这个抽象,看似抽象,但是人的那种情绪、动态、感情热烈,您看我的作品能够一目了然的,连很多,连国家侨办主任裘主任在前面也会学他的样子走两步等等这些我个人觉得就是一种共鸣,为什么?因为他觉得他和他之间没有代沟,没有隔阂,他就是其中里面的一个,他就是他,这个我个人觉得人和艺术品之间,就是观者和艺术品之间如何能够消除代沟,让这个艺术品是他,他和艺术品之间能够融为一体的这种没有距离的这种融合,我觉得是学术上的一个高度提炼之后的一种结果。不然的话你很难做。比如说你做一个黄种人,白人看了会不高兴;你做个黑种人,黄种人看了会不高兴,因为他那种是很清晰的,对不对?所以说在这种没有国界的状态下面,如何用一种模糊的或者是说概念语言能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这就是提炼的能力的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曾振伟 《走向殿堂》 不锈钢锻造 高4.6米,长38.8米

  浪漫它就是很具象的,但是我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球体,这个球体的做工非常漂亮,他能够把周边的环境都能够很微妙的,惟妙惟肖的影射到他的球体里面,让他随着天空的色彩、云朵、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化,但是他上面两个蜻蜓又是非常具象的,那么这种湖水、球面、蜻蜓、天空这种相映成趣的东西是不是唤起年轻人在晚上六点多钟之后去散散步,去谈谈恋爱的时候给他一种正能量的非常优雅的一种文化氛围的一种刺激呢?我们营造的是这个,所以我赋予它一个浪漫的资源,大学生也是需要人文关怀的,这是一个,不是说飘带不同,飘带是来自全世界的商人都集中在那里,你说表现谁好呢?我们要一种氛围,一种彩烈的,一种高兴的,一种相聚恨晚的那种朋友间的关系,我们就用一种什么都不像,但是又什么都像的一种状态来对一种城市语言的表述,这是我的一种艺术观点,所以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公共场合他一定有不同的公共语言。

  当中国的文化再次走向世界,当我们的政治、我们的经济,当然也包括很多我们比方说包括军事等等,对世界又重新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之后,那么中国的文化艺术是不是可以重新走向世界,中国元素是什么?中国元素就是指传统的没有加以任何改造的,没有归纳的,没有进行改良的东西拿出来就是传统的,我觉得这个也是非常粗暴的一种做法。对不对?任何传统的文化元素,要和今天我们生活的状态所谓的时代性,要进行融合的改良,融合、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我个人觉得哪怕是从历史观的角度来讲我对日本是有批判态度的,但是从文化的改造能力方面我们又不得不认日本人在我们亚洲的圈子里面对东方文化的整理他是做得比较不错的一个很值得我们学习,肯定我们中国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日本是不同的,中国的东西是什么?其实我们今天作为一个学者也好,作为一个艺术家也好应该要静心起来的,要静心地去考虑和研究这些东西,而不是成天如何去想着出名而出名。

  

  曾振伟 《五洲英才》 不锈钢锻造 高10.8米

  80年代初期就诞生于日本,而且已经从那个时代开始走到今天已经走了几十年的历史,光是做大型的展览已经做了第24届,它是我们亚洲可以说是对世界最有影响的一个国际交流展,那么从2011年,我带领国内的艺术家第一次参加日本这个第二世界展的时候开始到今天已经连续做好了几届了,包括2013年这样的一个国际展当时我也委托了广州市雕塑院由他们去操作这样的事情,当然是我们允许他才可以这么做,上次的2013年的这个展览也做得非常成功,当然也感谢政府的支持,那么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还是每年都在不同的国家做展览,比如说我刚刚从日本回来,去年又在台湾,明年在韩国,但是我个人觉得我们这个协会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出生,他诞生的一瞬起它就是国际派的,所以他就是他最强烈的文化的特征,所以我也很喜欢有意义进行国际交流的艺术家们,欢迎参加到我们这个真正的国际派的协会里面来跟国内的艺术家以及跟国外的艺术家做一个高水平的一种不间断的一种国际交流,这是我的一个展望,我也希望他能够成为国内有志成为国际派的艺术家,一个向往的一块宝地。

  当我们的艺术走出去跟别人做碰撞,做交流的时候,突然发现我们从思想的、手法的、材料的,我们都还有很多需要向别人学习,那么这个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所以说我们中国的艺术家如果仅仅是只在国内不走出世界,我觉得不对,走出世界不是自己一个人走出世界,而是我们走出去要跟别人做交流,而不是说现在有很多一些做法走出去搞个展览回来吹吹嘘,我什么世界巡展这个那个,你如果说没有碰撞的交易也没有什么意义,当然作为一种宣传让别人了解中国目前艺术家在做什么,这也是有积极的一面,但我个人觉得更积极的一面是指作为艺术家抱团的跟国外的艺术家抱团的进行有效的交流,这种活动应该提倡。这是我的想法。

  我们今天的采访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大家还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曾振伟老师的信息请登录雅昌艺术网。

作者:莫积均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