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展览预告】去央美 掀开手制书的“钻石之叶”

2009-10-23 09:56

自2013年首届“钻石之叶”之后,艺术家手制书展以三年展的形式推出,2015年第二届展览包括主体展及副展两大部分,将展出国内外的手制书作品近150件,其中包含100件全球艺术家手制书作品,近50件中国艺术家作品。 副展包括3个单元:“艺术家之旅与手制书”、“立体手制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书籍设计”,全方位向观众呈现手制书的独特魅力。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徐冰,与伦敦艺大切尔西学院教授克里斯·温莱特共同策划。

早在为首届“钻石之叶”策展时,徐冰就对手制书提出了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思考:“近年来,尽管数码阅读正快速取代纸媒阅讯,手制书艺术却承担起维护收籍除阅读功能之外的文化尊严的作用,与电子书同样获得了相应的发展机遇,事实上今天是一个‘读物’转型的时代:纸媒书籍有可能被最终转化为‘艺术’或‘文化代表物’。承担人们长期以来对书籍的触摸、翻阅、书香等的情感。”

  

同徐冰对未来实体书的预测一致,当人们开始意识到书的物质形式在未来有可能走向终结时,书的历史则更加突显出其充满了艺术的历程,从两届的“钻石之叶”来看,对书籍制作工艺充满敬意与虔诚的回望,无论是在作品还有展览中都占有重要的成分。对于书——这一代表着人类智性,具有悠久历史的载体,其中所蕴含的非凡的创造性,大概就是“钻石之叶”想要呈现与赞美的东西吧!

  展览入口处的墙壁上记录的是传统中国古籍装祯的不同方式。

  主体展部分,除来自于国际的超现实主义之父达利,观念艺术家布鲁斯.瑙曼、瑞士著名手制书艺术家罗斯.边埃特等人的作品以及在书籍史上关键性的代表作品外,40%为中国艺术家三年来的作品。

策展人徐冰在导览时介绍:这两件作品其实它的非常观念的,而且是极简的作品,实际上这次我们引进的欧洲的艺术家手制书作品,绝大部分是非常早期的,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在书籍艺术上的实验,所以就是带有很强的观念性,表面看起来好像不是很花哨或者是很特别,可是实际上我们认真地观察这些作品的信息,我们就可以了解用书籍作为表达方式的这样一个文化形式上,艺术家曾经都做过什么。

立体书起源于13世纪,较多服务于科学、天文学、医学等书籍。由于制作结构精妙,工艺繁复,即使是今天,也是比较小众的书籍。但是,立体书打开了书籍样式和智慧的更多可能,让书籍的表现力突破平面和二维的局限,散发出更多艺术与理性的光芒。这个小型的“立体书展”有三部分内容,一为19世界立体书珍品,二为现代的优秀立体书作品,三为国内年轻作者的创作以及对最早的立体书结构的解读。

此部分展出的手工书作品是从“诺贝尔博物馆书籍装贴展览”中精选出的一部分。该系列展览是瑞典书籍装帧设计博会与诺贝尔博物馆的合作项目,己有10年的历史。该项目旨在为书籍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围绕当下事件共同合作的机会。而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无疑是一个恰当的切入点。这里展出的书籍主要是瑞典书籍艺术家为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罗墨和2012年文学将得主中国作家莫言的文学作品所做的手工书设计。

此次展览中还包括一个小型的副展区“艺术家的旅程”,这些手制书都与艺术家的旅程有关,或为文字,或为图片摄影,以一种书的形式来呈现的旅行,更加具有开始与结尾的过程感,翻阅之时感受到的自己走过的时间,看到的风景,与大自然与沿涂偶遇之间的细小火花,它是在路上的书房,给行走着的旅人。旅程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虚拟又概念化的事物,展示出书本也可以成为旅行的载体将其带入未知。

  

作者:孙哲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