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评:
于阿军的作品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我对他绘画的题材非常感兴趣,只重技术层面的东西,这个技术层面本身已经很有内容,是一种文化的表现。他在处理画面时,不是照搬实物,即物质的现实,其中有形式的处理,画面的横线和竖线像蒙德里安的构成,分割成很多的空间。如透过大门的门缝看到院子里的东西,也就是画家很注意画面的形式感,包括你从局部看,画中表现对称的门环、对称的门联、对称的门神这些东西。其特点可以概括为这样几点:第一有形式感、第二传达出中国含蓄美。如门关上了你不知道门内的片段,从美学上讲,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含蓄美;如门关上了你不知道门内的东西,这就是中国艺术那种不平铺直叙的感觉,是曲折地告诉你,让你去联想。阿军的画面中,也隐藏着文化的秘密。在当前的绘画上讲,无论从形式、技术、内容,包括你的个人追求,在画面上都得到了圆满的体现。我希望在这个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徐恩存
我觉得于阿军,他还是挺善于思考的,他的整个绘画的历程,我都非常地了解,他选北京胡同为素材以后,他画面的符号性就更强了。
——占山
画家还是更多地通过视觉表现作品,你说他背后有多少故事,有多少文化,这需要观者去想象。阿军的这种简化的绘画语言,给人的视觉感觉更明确。
——李士进
大雪过后,灰暗的天空,冷冷的街道上过往的行人稀少,这是常见的胡同雪景,在我创作早期有一幅作品《寂》就这样的场景,它带来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去年的某一天,大雪刚过却艳阳高照,雪是厚厚的,还没有融化,气温依然很低,我却着实感到阳光带来的那份暖意,《雪后》就是表现这样一种感受。说到这,我想起了关于艺术创作的一个问题,许多美术大师的创作灵感,大都源自一种单纯的感受,像莫奈的《日出·印象》,仅仅是画家对日出时的某种氛围和色彩变化感兴趣而创作完成的,梵·高的《向日葵》也不过是向日葵的自身造型特点和鲜艳的色彩,恰好与画家的某种情绪相吻合。莫迪利阿尼对女人的美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再加一点酒精的作用,就有了其美无比的女人像。因此,我们这些当今的画家在画画时,就会轻松了许多,真实了许多。
——于阿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