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点滴

  德国8系列展我看了三个,分别在央美美术馆、白盒子艺术馆、今日美术馆,太庙的主展没看,基弗、吕贝尔茨的画作在德国欧美看的比较多,没什么遗憾的。对于央美展的现代绘画没什么感觉,去掉几个具有感性力量的艺术家,德国绘画的感染力还是比较缺乏的。其中的平面设计部分是一如既往的好,有包豪斯的正统,有技术领先的社会和理性到极致的意识,产生了完善设计的体系。

  在今日美术馆的新媒体艺术展则是发挥了德国之为德国的强项,呈现了技术和严谨结合的艺术,让人惊叹。

  《比特·瀑》是波普的作品,用数控把水滴组合成跌落的文字。以前看过不少新媒体艺术展,那种动画专业司空见惯的东西贴上个玄乎的标题和解读,我实在提不起精神。新媒体艺术没有充满技术挑战或构思的奇妙则没有生命力。而这件作品从两方面考察都是足够。遗憾的一点是标题的翻译,对《bit.fall》要充分体味作者的一语双关的意图,用数字语言比特就太没意蕴了,我以为《点.滴》才是作者想传达的。

  从一百年前德国的青骑士画派到当代的新表现主义,可以看到,德国的理性思维和感性结合的艺术比较有感染力,具有古典音乐的力量,这是其长处。尽管德国在为抽象主义贡献了理论基础,但对现代设计的推动要远远大于对美术的影响,比较纯理性和有机性结合对德国人来说很难。

  至于博伊斯,我从来没认为他的艺术多么有价值,但我也从来不否认他的理念对现当代艺术的积极意义。我是觉得他的作品是解释他的社会学乃至理念,至于作品自身的价值他并不关心,所以我没有必要一定认为他的作品多么好。结构主义本来就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对社会固有模式的反思。我一直怀疑德国人的哲学思想是否能够准确地被其他民族所领会,对博伊斯我也是如此看的,尽管二十年前我翻译了结构主义艺术的长文,但我还是不太明了,我也怀疑是否有很多人明了。

  交流未必一定得到认可,就像中国水墨画欧美展能否被接受一个道理。交流本身就是价值,反应一个时代的文化面貌,这就够了。

2017.10.13晨于东窗居

作者:乔迁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