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1-30 23:30
正在中华艺术宫17展厅举行的2017上海国际版画展的主题为“容量与张力”,与前几届版画展览“观城”、“阅人”等更为关注人文社会等外部主题不同,本届版画展转向了关注版画本体特质。在当代版画中,实验创新与传承积淀并行并重,令今日版画呈现出了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态势,这即是展览主题中所关注的“容量”。
此次展览邀请了国内外近年来比较活跃、在版画本体语言的发展上具有探索精神的版画家参展。按照策展人的设想,挑选的作品能涵盖艺术家在凸版、凹版、平版、孔版、装置、影像、数码以及等多方面的探索。此次展览共计展出作品约150余件左右。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印刷技术满足了大范围的社会分享的需求,催生了传播知识思想和审美意识的书籍、图册、画片,以及用于商品流通的货币等多种复数化印刷产品。巨大的实际需求和由此带来的利益,吸引了社会的资金和智力资源,推动印刷材料工艺持续不断的革新和进步。规模化与讲求效率效益的印刷业,也顺理成章地为同族同宗的版画艺术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最先进的技术与材料,推动版画艺术在版种、设备、工具材料等多方面的换代更新,与时俱进。也正是在早年那些从事图像复制的优秀技师中,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的版画艺术家。
雕版印刷技术先版画而生,是版画艺术得以繁衍的母体。版画艺术的“间接”和“转印”的制作机制、亦即版画的本体特质,经艺术家的点化,衍生出材质语言、工具语言、印痕语言等因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创生的新奇效果,以及由间接性复数性的创作过程带来的出乎意料的刺激和挑战,也吸引了古今中外非版画领域的艺术家涉猎其中。他们的参与,既穿透了画种之间的隔阂,在留下了不少美术史上堪称旷世杰作的版画作品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为版画输入新的创作思想、创作观念乃至因此而创造出新的技法和手段。
“与传统版画与上世纪30、40年代的版画相比,当代创作型版画无论是在语言的新锐上,还是技法的精度以及眼界的宽度上,都有着长足的进步。但当代版画的探索到底进步到了何种程度?中外版画作品同台展示之后我们才能得到切实的体验。”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说。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徐翌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