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赵红斌编织缤纷世界

  赵红斌摄於作品《黑天鹅》旁

  三月的香港,雾雨迷离,阳光不知躲到哪儿偷闲.然而,这天走进画廊,只见澳洲的阳光暖洋洋洒满了室内,繁花的园林合奏著色彩,孩子的喜悦带动著生机……华裔澳洲画家赵红斌,用印象派之光与色,带来唯美的「缤纷世界」。

  人与自然的交流

  现年五十五岁的赵红斌,毕业於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油画研究班,於一九八八年移居澳洲前,较少接触印象派,所学习的,是以俄派的古典写实主义为主,色调与风格倾向阴沉冷峻。到了澳洲之后,印象派作品讲究的色彩与表现力,让他感到自由而不受约束,回到他奔放的天性,加上当地的阳光、海滩、花园等美妙环境,为他带来创作的慾望与激情。

  专程来港出席展览的赵红斌在云峰画廊接受记者的专访。他说:“西方流行现代派已有多年,不重视传统画派,以至传统已流失许多,而西方的画家往往将风景与人物两类分开来。我们内地的画家基本功扎实,具备了传统的技巧,人物与风景都能掌握。纯风景是美,但若有人的活动在画中,就成了人与大自然的交流,而人物中,一直最打动我的,是孩童。刚到当地,在完全陌生的世界感到孤独,语言、人际关系都没有,儿童天真无邪,不顾社会礼节,因此,和孩子在一起,让我有了感情的交流。”

  现实生活的天使

  赵红斌告诉记者,他创作时面对小朋友,便会感到轻松释放,加上自己年龄日益增长,已觉失去最美好的岁月,观察孩子的动态,发觉他们跟一草一木也可交流,甚至与鸟儿对话,令他体会到人生的希望,有一种返璞归真感觉。“就像在现实生活中见到天使一样!”他赞叹著说。因此,繁花似锦的背景,天真玩乐著的孩童,成为赵红斌油画的主要题材。

  在赵红斌的作品里,无论是两姐弟、两姐妹、两兄妹,孩子们总是专心致志地投入玩乐的时光,或在沙滩堆沙,或在公园观看黑天鹅,如果要捕捉这些神态、场面,实在不易。赵红斌也同意地说:“小朋友没一刻停下来,若是要他们摆post(姿式),马上便不自然了,我只要画他们最生动最自然、不知不觉的美,因此便要著重观察,用摄影帮助,收集各种构图与角度,然后将整体印象综合、默写。”赵红斌描述,过程就如编织梦一般。

  好作品得到尊敬

  尽管时下的西方艺术以现代派及抽象画较多,但赵红斌却选择了印象派,原来,在澳洲,反而有著印象派的传统,他说,这个建国只有约二百年的国家,汇聚了来自西方不少艺术家,印象派反而在当地传承下来。他认真地说:“传统若不继承,丢掉很可惜,现在许多西方画家画不到这种技巧,这是代代积累的成果,应有人吸收、继承、发扬。”赵红斌坦言,也曾尝试过把喜欢的丢掉,去跟风学那些抽象的作品,内心却不真实,也不喜欢,“艺术,应像小孩一样真纯,什麽是美,打动人便是美!”他感慨地说。当他到各处展出作品时,发觉许多观画者感动的神色,充满希望的眼光,无忧无虑的笑靥,便感到自己选择的路向并没有错。

  在澳洲发展多年,赵红斌获得当地全国绘画比赛四十多次首奖,九三年被澳洲政府选为“国际杰出才能艺术家”,中国画家在彼邦发展,要怎样才能脱颖而出?赵红斌的答案很简单:拿出好作品。“画家不用考虑人际关系及别的因素,只要画出好作品,参赛、展览,用画去交流。这方面,西方与内地相对来说比较公平。首先拿出好作品,便会得到尊敬。许多留学生到了当地,往往很少从事本身专业,去了打工。我确实没有人际关系,但后来我还是专注在创作上。”

  赵红斌坦言,当一名画家,很辛苦,也很幸运,因为“有感情,便很想创作,但创作过程,总会遇上无数难题,在这解决难题的过程,便很痛苦。吃了苦,也未必出头,却又不能半途而废。”不过,当赵红斌的女儿不去选择名牌大学的其它热门专业,偏要学赵红斌那样学美术,立志成为一位画家时,赵红斌很民主地让女儿做喜欢的事。他笑著说:“做喜欢的事才幸福。”

  好的艺术与人才,都应有传承。

                               2007.3.19

作者:洪捷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