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良: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唯一的一位楷书、行书、草书都获得过全国大奖并且连续获一等奖的书法家。

陈海良老师
走进陈海良工作室,映入眼帘的可能首先是一堆堆放在一块的写作废品,从中可以看出,都是大字草书作品。后来得知,这些废品都是陈海良老师为了九届国展投稿作品写废了的。那时候,陈老师刚刚获得了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这个奖项可以说是一个书法家在国展运动生涯中的最高峰了,但是,陈海良老师为了准备一件国展作品,据悉居然写废了好几刀尺八屏的宣纸。
通过这件事至少可以得到两个信息:
一是对创作严谨的态度,尽管已经挟兰亭一等奖但依然要用最好的作品去角逐,不仅是挑战全国高手们,也是挑战和超越自我。二是大草书创作很难,成活率很低,写几百张都很难出来一件精品。
所以,陈海良老师的书法市场中,他的大字草书一点不比小字价格低,甚至还要高。很多人不理解,一般情况下价格高的作品都是小字、做工多的。但我们知道了一种书体的创作难度和废品率之后,就会明白,真正的艺术品跟工作量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并不是精雕细琢的都是精品。艺术品和工艺品两回事。
陈海良老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书法家,一般会认为,字数很多的小字市场价格比较高,大家也非常认可。但是相比较大草而言,他写小字非常快,吃着苹果都能写。曾经有位书法家说,陈海良老师一边跟他聊着天一边写小手卷。当我们仔细看他的小字行草书的时候,也没有因为他书写速度快、没有因为边写边聊天而粗糙。
每个书法家都有自己的书写习惯。有的书法家当众写字很紧张,满头是汗,浑身紧张,俩手哆嗦,本来很熟悉的词儿都会忘了;有的书法家喜欢一边聊天一边写字,王厚祥似乎就是这样;有的书法家属于“人来疯”,人越多叫好的越多写得越精彩,曾翔就是;有的书法家喜欢喝点酒才有激情,前些年张旭光先生就是,经常是一边写字一边喝酒,或者酒至半醺才精彩,时有作品醒后不可复得。

《李白诗》
那么陈海良老师作小字行草书的时候,可能就是通过同时吃点零食、聊聊天等来分散他的注意力。这种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可能就是让他心境游于技法之外,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写字而写字,如此技法可能就被弱化了,而手松了,才会写的淋漓痛快、无意于佳乃佳了。
单纯的渴求于一笔一划的得失,显然对于陈海良老师这样的书法家是没有必要的,否则满纸只见技术不见情境。这样说明了,他的小字行草书技术的娴熟达到了忘我的程度,所以他说“我写小字几乎写一张成功一张!”无独有偶的是,龙开胜也说过“有谁知道咱背后下了多少苦功!”
陈海良老师写字速度很快,有人觉得书法应该是比较慢的书写,也觉得那么写会力透纸背。其实,力透纸背又跟力量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真是这样的话,举重运动员都是书法家了!书法家龙开胜也曾说过“我写一遍兰亭序也就 40 左右分钟。”
速度,跟写得好没有必然的关系,不会写字的人,你给他一天的时间,他也写不好一张字。一个书法家,最重要的是技术,不过技术关,别的都乱说。可是,当代那么多书法家,有多少人可以称得上技术过关呢?
听别人说,在一次笔会上,很多高手都想看看陈海良写字,尤其是有俩写大草的书法家也想看,陈海良老师怕他们把独门秘诀学走,他趁别人去卫生间的时候,抄起笔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写完了一张字。
所以说陈海良老师的书法造诣不仅在技术水平上,就是在速度上也是相当高的。

《刘禹锡诗两首》

《古诗两首》

《嗜书煮滔》

《唐人诗三首》

《古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