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我问你,神存在吗?现实主义者会认为神学存在,可神不存在,它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一种物质或者是信仰。
那么我再问您,时间存在吗?它如果存在,创造时间概念的人我们,又如何自圆其说。
时间是什么,我们需要借助一些表象去证明时间的存在,比如是钟表上指针的运动,比如鲜花的盛放生命的死亡,如果我们能从镜子中窥探自我的生命周期,并从第三者角度欣赏这部戏剧的演出,哪一个“时间”更为真实?是观众的时间,还是演员的时间。
而镜中的那一部分,是否能够助我们寻找“我”的完整性?
____________
创作背景
Creation Background
____________
继微距花卉系列影像《水中花》之后,决定拍摄《镜中花》,如《水中花》含有“生机”的视觉语言的话,我们希望《镜中花》是在生机过后的一次自鉴。在公共性与社会性高度体现的城市生活中,一种能够观照自身的物质 —— 镜子,它的非真实性提供了我们安全地检察自身的机会,同时也通过更多维度的镜子(如六棱镜)去刷新在视觉世界里的认知。如果选择一种花能够承担本片的“选角”,那么它就是红玫瑰,它给予大众的审美经验具有热烈且独立的集体性。
用执行导演的话来说,我们的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放大、对称、偏折……这些都是通过不同的玻璃工艺对光线进行了聚合、反射、扭曲的效果,在光学技术的发展中,镜子的多面性带给人关于尺度、角度乃至于维度的认识与延伸,透镜与棱镜,在《镜中花》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这种运用是有限的,但这样的思考贯穿了几乎所有装置和场景的设定,也许只有灯光的手动创作是唯一即兴之处。
____________
创作说明
Creative Themes
____________
本片每一个镜头只有一朵红玫瑰。每个镜头出现玫瑰复数的情况均是借助镜子制造的各种反射、折射、透视和改变比例等效果。
本片含有两条时间线,一条是叙事线,一条是材料线。叙事线是表达拍摄主体的玫瑰花,在舞台中经历了它的含苞、初露、绽放、衰败四个阶段,并设定八种不同拍摄场景实现它的蜕变状态。材料线是拍摄场景中运用的镜子道具,其出现次序是人类利用光学原理先后研究出平面镜、凸透镜、棱镜、光学投影(电子投射影像)这一条历史线。全片利用光、镜、花三者的成像关系,在实拍中实现非自然视觉。
____________
拍摄道具
Photography Props
____________
玫瑰(花蕾、盛花、败花)
平面镜
三棱镜
六棱镜
凸透镜
多面切割镜
单向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