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幽意写不尽,万山深更深——记实力派画家杨连顺

 

image/20200324/de817de6aac85605b17f901bb0aef01f.jpeg

妙笔山水如诗卷,岁月熔铸通古今

image/20200406/7ad40d35cee56eb8cac2c5d8f895b468.jpeg

艺术简介:

杨连顺,1968年生于山东夏津,1992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专业。

多年来刻苦专研,临摹传统,以古为师,笔法熟练。

现任职于:

慢城老年大学  国画教授

塞上鲁西书画院德州分院副院长

德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

作品欣赏:

 

幽意写不尽,万山深更深

记实力派画家杨连顺

       国画家杨连顺,我和他认识缘起,自从上世纪90年代,我们是前后邻,那时他刚在专业院校毕业后,一直浸淫于西方美术和传统国画研习中,他和爱人一边带着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一边干着自己的地毯企业,但从不放弃对国画的痴迷。一晃三十多年,从造型、构图到题材,从笔法、墨彩到章法,可谓废纸三千,终于,将东西方美术的精华不断的融合,如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把自己的心灵感悟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出神入化。

       杨连顺运用一支行云流水的画笔,于水墨流动间,在传统的中国画里,创造性地有机融入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视觉元素,向世人显示了一个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他驾驭画笔挥洒色彩,使他的水彩画又充满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画家杨连顺又一次以自己特有的姿态,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理念——以中国画的笔墨技巧画水彩画,大胆将西画元素,水彩画的肌理技法充实中国画笔墨,将国画的工笔和西画的色彩共铸一炉。

       杨连顺对国画的理解,匠心独运,这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创新,也代表了水彩水墨的水乳交融,两相依存,更是体现杨连顺身上,显示出的一种独特的“心性”,形成自己的独到风格。特别是拜清华美院高研班教授杨茂东为师后,勤奋努力,对经典的研修,既有传统国画的底蕴,又有西画的精准到位。正如石涛诗云:“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只有达到这种神与物化,物我两忘的境界,而这种境界不像文学作品,可以描写情节或精微的细节感动人,而是全凭画家在极为有限的画面中描绘出景物的精神气质,同时注入画家杨连顺的情感,画作成为无言的诗,哪怕是画的一草一木,也是让人百看不厌,耐人寻味,他笔下国画的中国味妙不可言。

       杨连顺认识到国画是以“气”作为自己存在的特性,他对“气”构成了作品的基础体悟较深,而水与气之间天然地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多重通道,他在作品中有强烈的表现。杨连顺一直把由水化为气,既是自然的物理想象,又隐含着国画艺术独特的变异来理解;既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又代表着天人的合一。水作为对象和作为构成,都直接与中国画的气脉相通,使他的国画作品,最终有了一个大气的格局。

       杨连顺在新时代,画出时代的“春云浮空,秋水行地”,写出人生的“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他为艺术的人生,为人生的艺术,留下自己的“春秋笔墨”,用精品和精典,用精力和精神,再写新的“笔墨春秋”。

image/20200405/4496a5a47f853216b73af7b0e338f139.png

责任编辑:王红雷             ●投稿或订购作品:请留言

image/20200402/b3e601f124870799e219a6f9f1a8e286.jpeg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