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保利十五周年回顾:布上吉金——藏邦布,供百物,保富昌,待以用

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中国有着悠久的铸币史。而在中国纷繁复杂的各类钱币中,当属空首布最为独特,其铸造时代早,时间短,流通范围小,出土量小,历来为藏家所珍视。北京保利2016年秋季拍卖「战国三孔布“安阳”背“十二·一两”」、2017年春季拍卖「战国平肩弧足空首布“高都市史少曲”」等即为中国古泉史上至为宝贵的吉金珍品,其对于钱币学、古文字学等的研究均有重要的实证意义。疫情当前,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保利邮品钱币部仅以数枚带文字布泉愿各界藏友藏邦布,供百物,保富昌,待以用。

LRJYjaU3JWZ9tUPH2kor5UX96rNTMYmr1Sy6YTRB.jpg


春秋 平肩空首布“来”

高:91.2mm,极美品

成交价:RMB 149,500

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lot14105

商代晚期的青铜铸币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称为空首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近年来在古钱币市场上,布币以其悠久的历史研究价值倍受关注,其中六字空首布、平肩实首布、三孔布因铸造时间短,流通范围小,出土量小而被视为钱币界的名珍。

t6Ff8pFfrkyEUBi7jCVo7Wv02qTBZ9W5Cqi1LRbK.jpg

战国 平肩弧足空首布“高都市南少曲”

高:70.5mm,仅见品

成交价:RMB 2,645,000

北京保利2017春季拍卖会lot12276

此件空首、平肩、弧足,属于典型的三晋平肩弧足空首布。此布制作精良,通高7.05厘米,宽4.10厘米,重13.77克,为小型平肩弧足空首布;其铭文六字:“高都市南小(少)曲”,文字劲拔有力。此类空首布,常见者面为一字,少数为两字和四字,背或无文,或有一字、二字,多为数字、干支、名物以及地名。据学者研究,从铭文内容可判断,流行区域在东周、郑、卫、宋、晋等中原国家。其中四字的平肩弧足空首布发现最晚。旧传清末古泉名家杨继震(字幼云)曾得一枚,已视为珍罕。就连著名的金石学家罗振玉,也仅得十余枚而已。据现有资料来看,此枚“高都市南小(少)曲”六字空首布,尚属首次现世,孤品名珍。

LIXI0jZbUl7y3mI9d1mP62uhWKpic6bpxkevG1Ja.jpg

j2pKc1Io58hUhqPgBB097afLdZHannR5EIiA4Zpy.png

从形制来看,这种尺寸的空首布,是一种小型布,流行年代在战国早中期。在已发现的三晋布中,高都这个地名出现在“高都”方足小布中,少曲出现在“少曲市南”、“少曲市中”、“少曲市东”及“少曲市西”这四种平肩弧足空首布中。高都方足小布,年代略晚,而少曲市系列的平肩弧足空首布,是一种中型布,大致铸行年代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早中期。从货币形制的演进序列看,空首布比三晋地区战国晚期流行的平首布(如桥形布、尖足布、小方足布等)时代要略早一些。准此,“高都市南少曲”这种小型空首布的年代,当在战国早中期,属韩国铸币。

此枚平肩弧足空首布品相较好,造型精美;铭文独特,劲拔有力,且为首现,其亮相填补了空首布的种类空白;在钱币学、古文字学及历史学等方面,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无疑是一枚极其珍罕的古币精品。

62NN1hIHs5fd9Ch3tD8BMtWqAIajy2dig9EvTT6s.jpg

战国 平肩实首布“文字待考”

高:5.2mm,极美品

成交价:RMB 893,500

北京保利2014秋季拍卖会lot11113

此件平肩平足实首布,通高5.2、首长1.5、肩宽3.4、足宽3.5厘米。重11.1克。布面中间有文字。由于文字笔画不是很清晰,加之两旁还有文字。根据以往的发现,及同出另一枚上的文字,此布右边当有“白釿”二字,左边应该也有两个字。估计共有六个字。

朱活先生曾认为,“此布应是战国初年魏国地方的铸币;也可能是一种专门铸来作殉葬用的冥币”。郑家相认为是春秋末期民间私铸。根据洛阳东周王城内不晚于战国中期墓葬中的发现,主张这种平肩平足实首布当始于战国中期前,略晚于平肩弧足实首布。平肩弧足实首布是平首平肩弧足空首布演变的终结。因此,可将平肩弧足实首布的年代推定在战国早期晚段。

空首布中有“少曲市南”、“少曲市西”等布,过去都主张属周。按理,由其演变而来的同地实首布也当属周。根据有关材料,我们主张战国时期“少曲”平肩弧足实首布当属韩。这类布,尽管有所发现,但还很稀少。因此,这类布币的每一次新的发现,无疑都是研究相关问题的重要实物资料。

D5T2i01Rxw257MRskLeCWtmjT2KsBP5oRfXnUTJ7.jpg

战国 三孔布“安阳”背“十二·一两”

高:72.5mm, 极美品

成交:RMB 2,587,500

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lot12440

此件三孔布,高:72.5mm, 重:10.20g,文字俊逸挺拔,呈传世古色,保存完整,实为罕见。“安阳”背“十二·一两”大型三孔布系首次现世,孤品名珍。她的亮相不仅增添了三孔布的种类和数量,而且对研究战国时期赵国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提供了实物资料,可谓集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史料价值与收藏价值于一身,弥足珍贵。

三孔布,圆首、圆肩、圆足、圆裆,因其布首及两足各有一圆孔,特征独具,故称“三孔布”,旧时亦称“三窍布”。其铸造国别有赵国、秦国、中山国三说,铸行年代亦有公元前四世纪、三世纪的争议,分歧较大。其面文多为地名,背文有纪重、纪值及范次编号文字。

三孔布因其形制具圆足布特征,故李佐贤《古泉汇》把它归为圆足布类。由于铸行数量少,流通区域小,故极难见到实物。自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金石名家初尚龄着《吉金所见录》十六卷,首次向世人介绍此种币形,此后近两百年来获藏者寥寥。又因为三孔布铸造精工,形制奇特,文字瑰丽奇异,品相端美,格外受人瞩目,属中国古钱“五十珍”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自清中期至今先后出土七十余枚,大部分在早年已流入日本,国内留存极罕,如上海博物馆庞大的钱币体系中都缺少此品种,可知其珍贵程度。

D3UEUJC34FAInS3819OjWK9uB34j0Vhw4PpkplqQ.jpg

​此三孔布面文“安阳”背“一两”及级数编号“十二”,铭文清晰,保存完美。面文“安阳”当为铸造地。背文“一两”纪重,“十二”为范次编号。按古时量制,一两等于二十四朱,所以一枚大型三孔布可折抵二枚小型三孔布,和大、小圆足布及一釿、半釿布同。据已有记载,三孔布可见“安阳”背“两”者,迄今未见背“一两”者,此前所有钱币书刊、文献均未见记载,迄今仅发现此一枚。

三孔布历来受到各大藏家的追捧,其无论残、全均被视为泉中珍品。故有泉书认为三孔布“是布币中最稀少一种”,“实物多已湮没无闻,保存在私人手中或文物部门的寥若晨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