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Vincent van Gogh,The Parsonage Garden at Nuenen in Spring(1844)Groninger Museum
拉伦辛格博物馆的馆长Jan Rudolph de Lorm对媒体表示,他被盗窃案震惊了,并说道:“这一事件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可怕的。因为艺术存在,可供我们共享和欣赏,尤其在特殊的时期,可以在艺术作品中汲取灵感、获得安慰。”
这位馆长提到的就是“艺术疗愈”的概念,在西方现在是已成体系的一门艺术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已普遍运用到心理治疗实践中,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2014年4月-9月,同样是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一场题为“艺术是疗愈”(Art is Therapy)的展览,缘起就是一名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与哲学家之一阿兰·德波顿(Alan de Botton)和一名艺术史学家约翰·阿姆斯特朗(John Amstrong)合写了一本名为《艺术的慰藉》(Art as Therapy)的书籍。阿兰·德波顿把艺术视为一种疗愈的方式,他认为,人生中很多问题,都能够在艺术里找到答案。
这本书已经有中文版,之前在雅昌的线上系列读书会——《当绘画成为奇迹》中,雅昌艺术中心图书馆馆长陈俊老师也曾介绍过。如果感兴趣,可以去读读看,相信你能有所收获。
中国自古以来的“艺术疗愈”
“艺术疗愈”在西方世界流行,但其实中国古人也一直将此概念运用得很到位。在中国画中,艺术疗愈也是古而有之的。北宋书法家、大藏家米芾在其著作中讲到苏轼画枯木,正是为表达心中的纠结与郁闷。苏轼本人也在《东坡评画》中说:“意有不适而无遣之,故一发于墨竹。”将美术创作对情绪宣泄的作用表达出来。又像中国的山水画,就是以一种比较局部的方式,去寻找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自己创造一个超越生活的心理空间。
苏轼《木石图》 图片来源:佳士得官网
我们怎么做到用艺术疗愈自己?
艺术强大的生生不息的疗愈慰藉功能在这次疫情中尤为凸显,我们发现,任何时候,艺术不会停摆,也许是在某个普通人的窗台,也许是屏幕上的一场直播,又或是VR眼镜里的立体博物馆,人们总能在艺术里想方设法寻找到宣泄的出口。
而在疫情蔓延全球还未散去的当下,雅昌艺术中心以水彩、昆曲、书法、摄影、音乐、敦煌美学为媒介,开设以“艺术疗愈”为核心指导的艺术类课程,这不是为了训练你的技法,是通过不同门类的艺术来抚慰内心的焦灼、恐慌与不安。
长按二维码,马上来疗愈
参考资料(延伸阅读):
《雅昌快讯-生日当天 梵高风景画<春天纽南的牧师花园>在荷兰被盗》,雅昌艺术网专稿,2020.03.30
《艺术是一种疗愈》,王碧蓉,《文化长廊》,2014刊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rt, Healing, and Public Health: A Review of Current Literature,Heather L. StuckeyDEd, and Jeremy NobelMD, MPH,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 2011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