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怎样鉴定真假瓷器?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收藏者来说太珍贵了

 

本期文章就给各位为藏友解释了在高倍鉴定仪下的气泡问题,前两篇文章很多藏友都提出来相关的问题,说道古瓷器烧制是柴窑,气泡大小、分布都不均匀,不能一概而论。古鉴君也是没有过多解释,再多的理论都是为了实践打基础,这几篇文章都是出自实践,大家仔细阅读、用心感受。其次鉴定是一门很严谨、讲究钻研的学问,所以常怀空杯心态是每一个收藏人、鉴宝人的必要素质,这样才能“遇漏必捡”。

新器作旧

就是采用种种方法将后仿新器作旧, 以便将仿器充作真品出售. 所见的方法有打磨釉面、药品处理、高压蒸煮、水浸,加饰土锈,打破修复、套口接底数种。

打磨釉面: 瓷器的釉面虽有一定机械强度, 但经长期使用和洗涤, 釉表多出现见一些软道细丝纹,但往往有硬物所划的伤痕. 为了以新仿充旧物, 采用打磨釉面的方法,人为制造软道和划伤痕。此种打磨十多年前多采用砂纸为之, 容易被发现. 近儿年文新采用一种高细砂打磨釉面的方法,作旧的仿品釉面需在高倍放大镜下才能发现。

怎样鉴定真假瓷器?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收藏者来说太珍贵了

图片来自网络

药品处理:新仿品的釉面均有一层很明亮的浮光,业内称作“贼光”,它与长期使用过的旧器釉表柔和的光泽区别很大, 为了快速除去新仿品的浮光, 多采用药品处理办法。(古鉴君在西安的某仙古玩城亲眼看见过药品处理瓷器的手法)

怎样鉴定真假瓷器?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收藏者来说太珍贵了

来自网友的“吃药”瓷器

高压蒸煮:是后仿瓷近几年采用的一种方法,将新仿品放在高压锅内蒸煮以消除釉表的浮光。蒸煮后确实达到了器物作旧的目的,但也使高压下的热气浸渍瓷釉,往往使釉面失光。

水浸: 用麦草, 茶叶等泡水对新瓷进行浸渍, 还有将新瓷放在老房屋檐下, 利用雨水冲刷, 经反复日晒雨淋, 使器表浮光消除。 但这种处理法短期并不很奏效, 长期浸泡后则水锈遍生, 反露马脚。

怎样鉴定真假瓷器?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收藏者来说太珍贵了

南海一号的沉船瓷器

加饰土锈: 是后仿瓷常见的惯用手法, 多和上述作旧方法结合使用. 将经过除浮光处理的仿品, 再在器内粘上土锈或土疤, 假充地下出土实物。此种土疤未经地下水长期浸泡, 锈不到器物上,可以用手抠掉,与出土真品的土锈完全不同。

怎样鉴定真假瓷器?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收藏者来说太珍贵了

 

打破修复: 亦是假充 地下出土真品的一种方法。 往往先消除浮光处理, 再有意打破仿品的口或其他部位, 最后用“502” 将破伤器物修复起来。 鉴定时可观察该破器的胎、釉、造型、装饰及各种工艺的特征,就不难发现破绽。

套口接底:是后仿瓷作伪手法中近几年才开始采用的方法。出现的原因是收购转销者听说可利用热释光等科技于段检验出器物的年代,要求仿制者将旧器的口或底改装在新器上,以混合品冒充真品.接底是将古瓷的底足经设备打磨,再套接上新仿制的器身,挂釉后入窑烧制,由于有经验的收藏者往往多由底部米观察器物特征,因此这种伪器就颇具欺骗性,这也提醒了鉴定者与收藏者, 辨认器物一定要全面观察, 而不要仅看一两处特征就急于下结论。

掌握了如何作旧, 识别也就容易些了。

1, 用水将器物冲洗干净。 过多使用高锰酸钾的, 水会呈紫色。 有时用手指醮点水一摸, 手指也会染成紫褐色.

怎样鉴定真假瓷器?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收藏者来说太珍贵了

 

2,在仪器下探视瓷器表面釉层,老瓷表面的磨损纵横交错,粗细深浅不一,新瓷则无这一现象。有的作伪者用砂纸擦, 线条, 方向和力度几乎都一样.

3,老瓷自然剥釉是由于胎釉结合不好或时间造成的,剥釉的周围还可以再剥.新瓷剥釉则是打出来的, 剥釉的周围胎釉结合处还是紧密的。

怎样鉴定真假瓷器?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收藏者来说太珍贵了

来自网络

4,用大头针撬缩釉处或破裂的气泡,用仪器观察其氧化程度。

5, 凡用氢氟酸处理过的瓷器, 高倍仪器下可显现出无数个被酸腐蚀过的小孔。

6,清中期以前的瓷器,由于瓷土的关系,非常掂手(即重是大).清中期以后包括现在的新瓷,胎质疏松,有的胎虽然厚,拿在手上却轻飘飘的。

7,修补过的残瓷,在修补过的地方,用仪器观察,

怎样鉴定真假瓷器?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收藏者来说太珍贵了

 

会发现原来有釉子各地方,布满了大小不均匀的气泡, 当仪器移动到修补过的部位时, 气泡突然缺失或减少。

一般认为以前用柴窑烧制的瓷器,因热量低造成炉内温度改变快,所以瓷釉中的气泡大小不均,分布不均,用现代窑炉使用“煤、气、电"窑烧制所以釉中的气泡大小均匀,分布也均匀,在薄釉中多为均匀泡,但在实际中不完全是这样的,也要靠其它方法加以鉴定,要知道现在做假是多种多样的。

怎样鉴定真假瓷器?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收藏者来说太珍贵了

来自网络

如果说前两篇文章是理论支持,那么这篇文章就是鉴定实践,满满的干货,因为文章篇幅问题,本期鉴定方法分为两篇,这是前半段,大家消化下。古鉴君稍后更新。

谢谢支持古鉴君的每一位藏友,愿您们不管看没看古鉴君的文章、学到没学到,都能逢漏必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