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风范 | 张录成:中国画的创作者,并不是把中国文化学好便足够了

有一种辽阔来自大漠,有一种气魄来自汉唐,有一种悲壮成就丝路。
        

张录成,丝路文化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丝路大写意画的开拓者,中国画坛极富个性色彩的艺术家,被誉为“在传统绘画笔墨语言、绘画境界、绘画美学三个方面有突破的画家”。


张录成深入持久地研究丝路文化四十多年,探索出表现丝绸之路苍茫、博大、雄浑、悲壮的笔墨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丝路绘画风格。


生命的乐章 135x360cm 2014年 张录成


中国画的创作者,并不是把中国文化学好便足够了

文/张录成


中国画是一种“以我观物”的表现方式。因此,创作者的修养越高,对事物的把控与认识能力便越强,画面所充盈的内容就越大;而创作者的书法功底与笔墨修养越高,就越能肆意挥洒,自然流露,把看到和想到的东西在一张纸上形成绘画。

 

一个中国画的创作者,并不是只把中国的文化学好便足够了,更要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拥有横贯中西的眼光,用东西方文化各自的经典来充盈自己的涵养。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就像没有蓄水的闸门,需要开闸创作时的时候什么也放不出来。只有拥有了大江大河的修养,开闸时才会有宣泄不尽的水流奔腾而下,咆哮,冲刷,形成巨大的冲击力。


一木春秋 137x68cm 2018年 张录成

 

中国画的创作者,除了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还必须解决书法的问题。如果文学的修养是江河湖海,但书法的功力只是一叶小舟而不是万吨巨轮,那便无法在江海中尽兴骋怀,行游天下。

 

中国的艺术是人性和艺术高度结合的产物,人和艺术是统一的。艺术家的性格、修养都体现在艺术之中。艺术家如若持着世俗功利的想法,心灵就漂浮不定、难以沉静,下笔也自然是空洞浅薄。


漠上花开 178x97cm 2014年 张录成


练习书法的过程,其实就是人性修养和艺术修养磨砺的过程。练习书法可以修炼一个空明的精神世界。古人讲“静则独,独则明,明则神”的道理,就是说明只有精神到了“明”的境界才能画出好的作品。“明”就是空明,追求哲学上指的空明澄澈,洞彻而灵明的心性。

 

行草书是最能直接表达创作者情感的书写方式,把行草书练到一定高度,创作者的情感便能通过笔意自在表达。自此,再去现实生活中写生,为山河立传,表现客观事物时,就能达到我意即我情,我意之所到,我笔之所到的境界。而当创作者能够因此在画面中自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时,画面便将充满“意”与“情”。


马市 178x97cm 2018年 张录成

 

当文化和书法都练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还要找一个载体,找一个爆发点,然后一气呵成。所以书法功底和文化修养是修炼的基础,没有前者的高度,后者无法表达;没有后者的积淀,前者也体现不出来。


一夜秋风不识途 141x69cm 2016年 张录成

 

当然,无论笔力如何纯熟,创作仍然离不开对客观事物的高度的把握与认识。如果没有深入生活,对所表现的对象只是一知半解,照猫画虎,那所表现的画面便无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观察、摸索、做大量的研究与写生准备,直到将所表现的客观对象熟烂于心,在用书法的笔意表现作品时,才能心手两畅,物我相融,达到天人合一,从而使画面产生行云流水,气象万千的效果。


四条屏《将进酒》之一 137x35cm 2016年 张录成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