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陇原情——记山水画家孙剑的根与情

  “渭水逶迤白日净,陇山萧瑟秋云高”。渭水之畔,陇山之脚,就是我国版图的中心地带,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陇原大地。这里浩浩渭水蜿蜒曲折,苍茫陇山浑厚朴素,这里孕育了华夏之祖——伏羲大帝,也孕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

  山水画家孙剑就是生于此,长于此。脚下的寸寸土地就是他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系。古人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一幅优秀的山水画的创作,是离不开画家本人对自然山川的深刻感悟。对于画家孙剑来说,这美丽的陇原大地是生他养他的故乡,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早已根植心中。纵使生活于北京,但他的山水作品却无不显示出对这片沃土的热爱与留恋。

  绘画,自古就被文人墨客作为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对孙剑来说亦是如此。他把作品当成自己“家人”、“孩童”一般去呵护、当作“长辈”一样去敬畏。他的作品,笔笔入心,张张寄情。欣赏他的画作之时,仿佛能将观者带入其中去感受他的爱恨情仇。

  石涛语:“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也就是说,对于画家来言,“蓦古”虽是其学习中国画的必经之路,但“泥古不化”却也是其发展之大忌。初探孙剑的山水作品,画面构成、笔墨韵味能给人带来“丝丝古意”。但细细品来,却又发现不少的创新之处。在山石树木的的表现上,孙剑的作品不似古人所追求的“三远”之意,而是更加贴合与陇原大地的真实景色,作品“大气磅礴”的同时又不失陇上小江南的“娟秀”之气。由此可见,孙剑在临习古人的技法的同时从未放弃探索具有个人风格的绘画语言符号。他一直致力于寻找展现陇原大地的最真实的语言。很庆幸,经过多年的实践,他成功了!

  观孙剑近些年的作品,你会发现与五、六年前的作品相比有较大改观。他近期的作品中,化繁为简,笔墨精炼,更富韵味,给人以古朴文雅之感。作为一个信佛之人,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深深的禅意。他注重“气”的流动,注重“天人合一”的感受,注重“自然形”与“艺术形”之间的转换。在他的作品中完美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平衡”的特点。细细品味他的作品,你就可以感受到云在动,水在流,仿佛是到了“桃源之境”。

  常言道:“画以寄情,文以载道”。我想这就是画家孙剑最真实的写照。是啊,绘画的创作确实离不开画家的见闻。单纯的画形的作品,没有真情实感的注入是永远不可能打动人心的。我想,这就是孙剑最难得的地方,也是绘画中最难表达的内容。画画的人千千万万,但能打动人的作品又有多少呢?我相信,孙剑在今后的陇源山水的探索和实践中,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庚子春于古秦州 茵滢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