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华夏大地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数千年来为历代画家提供了艺术创作的沃土。在这其中,山水画艺术尤为璀璨夺目,从三山五岳到漓江三峡,从古至今皆有不少画家前往取材创作。但关于大漠山水,却鲜有艺术家踏足。
黄名芊《不屈的呐喊》 68x68cm 宣纸国画 2004年
然而,著名画家黄名芊率先涉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数十次走进大沙漠写生,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巴丹吉林沙山、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埃及撒哈拉大沙漠、阿联酋沙漠等地皆有他走过的足迹。
黄名芊《路漫漫》67x67cm 宣纸国画
作为当代沙漠画法的创始人,黄名芊师从傅抱石、钱松嵒等先生。他多年来痴心于大漠山水画创作,并以独创的笔墨语言,带领世人领略着大漠那神秘浩瀚、雄浑静穆的自然风光。
黄名芊《漠野夜色》 67x67cm 宣纸国画
然而,大漠山水画创作是个不易攻克的难题。传统山水画在前人的基础上已有大量的技法积累,但大漠山水画却缺乏历史性的资料参考,这对大漠山水画家的创作而言是极大的挑战。
黄名芊《丝路驼铃》102cmx102cm 2016年
中国传统山水画以“线”为主要手段来展现画家的内心景象。但在创作大漠山水画时,若只照搬传统,以线勾勒,必将被细、松、软的沙丘框死,会失去流动感。而摒弃传统线条对一位有传统艺术功底的画家来说,是极大的冒险。这需要画家具备“离经叛道”的精神,更考验画家的艺术功力与勇气。
黄名芊《塔里木清流》68x68cm
除却线条的难关,大漠山水的韵律之美与节奏之美亦很难把控。沙丘体积感、空间感与意境感的表现,需画家对用墨的浓淡、深浅极其熟悉,并对表现沙漠肌理的技法十分熟悉并掌握。方可从远近、上下等不同角度呈现出沙丘、沙垄的层次变化,方可有别于传统山水画的常规表现,进而呈现出大漠山水画的时代特色。
黄名芊《漠野驼铃》68cmX68cm 2008年
在潜心研究沙漠画法的几十年中,黄名芊不仅敢于打破传统所带来的枷锁,而且屡破困境,凭借笔墨技法的创新被誉为“沙漠画法第一人”。他在皴法创作成熟的阶段,创造性提出了“积点成线、扩线为面、积墨、渲染”的创作理法,这填补了中国画史上对沙漠描绘之空白的同时,亦构筑起中国画的审美新高地。
黄名芊《暮云》68x68cm 宣纸国画 2004年
原生态荒漠,广袤无垠,苍茫幽远,却最容易让人感知到生命的律动,引发对哲学的思考。除却笔墨语言的创新,黄名芊画中所蕴藏的诗情画意与文化精神亦值得关注。
在对客观大漠山水进行艺术记录的过程中,黄名芊将目之所及凝聚成胸中丘壑,将心中所感转化为“道法”意境。他通过艺术笔触展现出宁静深邃大漠意象,同时也将大漠山水画的人文内涵进行了质的升华。
黄名芊《漠野瑞雪》98x196cm 2007年
从沙漠技法的创新到雄奇壮美的大漠景观呈现中可以看到,黄名芊对中国大漠山水画的开拓创新,不仅为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更让大漠山水开启了崭新的艺术新篇章!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