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中小学美术》2020年5期导读

《中国中小学美术》2020年第5期

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

主管 /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 /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出版 :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编辑 :《中国中小学美术》编辑部


专题:网络教学


关于美术线上教学问题的思考

鲁粲


居家录制视频课开展线上教学,要求内容精练、设计精巧、知识精到、语言精准,具有引领示范作用,这对绝大多数美术教师来说,既是一次全新的教学方式,也是一次重大的教学挑战。与此同时,面对线上教学所呈现的共性问题,值得每位教师去反思。


内文图像识读、手影激趣



携手共进网络教研时代

——北京市小学美术学科抗疫期间网络研修情况梳理

耿鑫  张跃东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工作的联系日益紧密。尤其是遇到我们共同要面对的新冠肺炎疫情,采用网络方式开展教研活动,成为了教研组织人员和参与人员的不二选择。网络教研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资源学习中心



线上美育的出题与解题

王婧


如何调动线上资源,创造高质量的资讯内容,做打动人心的美育传播平台,引领教师积极思考和专业成长是当今线上美育的重点,也是难点。面对这一问题,深圳市罗湖区美术教育团队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案,供读者参考。


达西的精彩呈现



多校联合美术主题网课实践——以“折纸添画”教学为例

何建宏


为响应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教学要求,何建宏工作室在团队成员学校开展了联合主题式网络美术课程,在有效推进线上美术教学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对抗疫精神的理解。


微信公众号网络师生作品展图例



区域美术网络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小学美术学科网络课程开发纪实

匡敏  李佳文


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如何将互联网与美术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在“不停学”的同时实现“有效学”,需要我们运用新思维重构教学内容,用新形式去替代固有教学模式。


厨艺鼠  赵紫萱  11岁  都花园国际小学


教育研究

儿童美术创作在民间艺术的“四借鉴”

王晓娇


儿童美术创作是基于儿童自身的体验、感悟,借助喜欢的材料,运用美术的形式表现自己感受和想象的过程,表现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广泛。本文以民间艺术为借鉴对象,从内容、色彩、形式、图案等元素中汲取灵感,运用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充满趣味性的方法,激发儿童美术创作的童趣和情趣。


宁波味道  学生作品



追求学生理解的高品质美术课堂教学

 ——四川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美术优质课展评活动评析

孔祥平


第十一届四川省中小学美术优质课展评活动共展示了24节美术课,学生从中获得了审美体验,观摩教师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有效教学的方法,获得了积极的启示。本次活动,引领了四川美术课堂的前沿,推动了四川美术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揭示了地域美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为今后四川美术教育课堂的走向提供了经验和研究方向。


老房子  学生作品




用问题开启深度学习 解问题助推师生成长

——基于问题情景的美术教学探索研究

温文汇  汤媛


21世纪教育的特征是创新教育,而问题则是创新的起点,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问题情景的研究。“问题情景”能够促使个体自主思考、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科概念生发的现实背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情景中建构美术深度学习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积极性、转变美术教师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方式,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封面



信息技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刘佩 


VR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结合的成果,具有明显的教学实效性。在美术课堂中运用VR技术有利于更新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通过VR技术模拟再现作品中的场景


教材教法


美术核心素养课程教案与传统教案设计的区别

——“书斋内外——中国书画的自然与人文空间”教学案例点评

秦华


从教科书到教师用书的编写过程,是对核心素养课程研究的深化的过程。本点评对核心素养教学案例设计与传统教学案例设计的主要区别进行解读,同时也是对新形式下的教案编写思路做出探索与思考。


狮子林  1988年  吴冠中



“复制与传播”教学设计

宋文雯


木版年画作为我国文化的载体,以淳朴、直率、丰富、祥和的面貌,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本教学设计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过分强调审美接受中的思想灌输功能,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审美情感及现有知识、技能,大胆表达对木版年画的认识,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


门神



“书斋内外——中国书画的自然与人文空间” 教学案例

李沁


“书斋内外——中国书画的自然与人文空间”是人美版《中国书画》第一单元《道器之间——中国书画与生活空间》的第一课。本文围绕单元情境中“中国书画艺术如何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设计了五个学习任务和四个“思考·探究”,帮助学生构建“存储和检索”的知识系统。


本课结构概括


教学资源


将“危机”转为教育的“契机”

——美术、人文、科技相融合的“创意口罩设计”线上教学

李雪梅


本文以抗疫期间的生活物品——口罩为设计对象,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创意构想,并通过网络分享设计草图、成品图片,进而提升审美、人文、科技的综合素养能力。


学生网上提交作业



山水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指向创造力培养的高中山水画课程构建

杨洁


山水画作为文人绘画的智慧结晶,不仅在中国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是中国艺术对世界艺术的一个重要贡献。山水是一种精神,是中国人的人生愿景、处事态度、人生智慧以及自然观、宇宙观和人生观的载体。高中美术课程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方式,对培养具有文化底蕴的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欸乃  综合材料  耿麟  高二  北师大二附中


教学心得


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非遗文化的策略

黄伟明


我国非遗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非遗文化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从而让学生更多地深入体会“非遗”带给他们的乐趣和感悟,因此,教学策略的选择在其传承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清新石潭南楼小学学生木刻作品



水墨构成——对中西绘画方式交融的尝试

崔冉


艺术没有国界,东西方的文化和艺术更不是对立的,相反,只有交融才能促进各自的发展。中西绘画碰撞后产生的抽象的构成、丰富的内容和趣味的表达,能使传统中国画笔墨教学更具创造性和探索性。


墨兰图  宋  郑思肖


美术馆


文艺复兴的黑科技之三——透视法

高登科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透视法的发明,让艺术家在二维平面模仿或还原三维空间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绘画因此在艺术史上建立起一套经典的写实体系。如果说写实绘画是文艺复兴最大的遗产,那么这基本上是科学透视法的功劳。但科学透视法又是怎么建构起来的?透视法还有哪些呈现形式?科学透视法让我们拥有了什么样的观看之道?让我们一起在本文中寻找答案吧。


最后的晚餐  湿壁画  1498年  达·芬奇  意大利



《中国中小学美术》2020年第5期

干货满满,物超所值!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国内统一刊号 CN11-3328/J 

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5-2747 

邮发代号 82-614

定价:10.00元




人美融媒体编辑平台

责任编辑:李春立 刘磊


- END -






作者:人民美术出版社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