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自古民间相传,南宋时在浙江龙泉县有章氏两兄弟,
均以烧瓷为业,二人各主一瓷窑。
后因烧瓷品质优良,釉色俱佳而名噪一时。
时人遂称章生兄主烧的窑为哥窑,章生弟主烧的窑为弟窑。
元代至正年间哥窑仿造南宋官窑惟妙惟肖,而被误传为官窑。
哥窑不是官窑,但“绝类古官窑”,
品格“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
1956年发掘了位于龙泉的哥窑遗址——龙泉大窑(古称琉田)。
此地烧制的黑胎青瓷同文献记载的“哥窑”瓷器的特征相吻合,
证明龙泉大窑即是文献记载的哥窑,而名为哥窑的宫中传世品并非哥窑。
传世哥窑的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
釉色以青灰为主,也有砂米黄、浅灰青、米黄色等,
“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
传世哥窑的釉面均有纹片,
纹片有大有小,大纹片呈黑色,
小纹片呈黄色的金丝铁线,有的纹片仅为一色。
纹片颜色有鳝血、金丝铁线、浅黄等,
开片形状有网形、梅花形、百砐碎、鱼子纹等,
“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传世哥窑器物一般都有开片形成的金丝铁线,可以说是其一大特征。
表现形式是紫黑色大开片裂纹包围着金黄色细丝状小裂纹,故名。
大开片犹如铁丝密布于器物表面,称之为“铁线”;
小开片的裂纹如金丝般,故称“金丝”。
传世哥窑瓷器的造型是按照宫廷需要设计的,
如常见的有三足炉、鱼耳炉、乳丁五足炉、双耳乳足炉、觯式瓶、胆式瓶等陈设礼器之类,
俨然宫廷用瓷式样,与官汝窑、官窑之器物造型具有共同的特征,而与民间用瓷大相径庭。
鼎,是一种炊食器,
新石器时代已广泛使用陶鼎,夏代出现了青铜鼎,商周时期非常流行。
器型特征据汉代《说文解字》谓:“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器的器形非常丰富,
大致有圆鼎、方鼎、扁足鼎、鬲鼎几种。
宋代崇古、仿古之风兴盛,受其影响,哥窑器物出现了鼎形器。
官瓷代表着中国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宋代官窑瓷器 ,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由官府直接营建。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官窑瓷器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极少数,但由于其所处地位和具备的优越条件,使它在当时烧造了一批宫廷所需的高档瓷器,其高超的烧造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官窑产品专供宫廷,以宫廷生活用瓷与陈设瓷为主。此南宋官窑葵口碗,葵口,深腹,圈足。瓷器上口沿薄釉处露出灰黑泛紫,底足露胎处呈深褐色,胎质细密,釉质如玉石般的光亮莹润,釉面上显露横竖交织的蟹爪纹片,有说不尽的奥妙,底为方形深褐色“官”字款,实属典型南宋官窑晚期“紫口铁足”作品。
官窑传世品今多收藏于各大博物院、有少数的精美作品,已于早年流失国外,故其一直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精品。一旦在拍场上出现,价格就高得惊人。
此件南宋官窑葵口碗沿袭北宋风格,规整对称,宫廷气势,高雅大气,一丝不苟。釉面沉着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实为典藏佳品,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巨大。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