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典藏】张新武岩彩画中的静谧情致


岩彩艺术家张新武作品《典藏》展览现场

编者语:站在张新武老师的岩彩作品面前,一种静谧的情致便会悠然而生。第一个“静”是他的作品以静物为主;第二个“静”,就是你必须静下心来方能体悟他创作时的感情。作品的题材、画面造形、材质,在我看来,其实都只是它的媒介,它的载体。作品的深刻内涵是张新武老师曾经的经历、是经历的沉淀、是价值观,在某一天的某一个时间所泛起的一个思考和感悟。所以,他的每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张新武/中国岩彩绘画课程构建者/河北省保定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

【张新武艺术观点】

凝练个体,丰富整体。艺术整体的丰富性在于其广泛的包容性,取决于创作个体的差异性,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是对其最好的阐释。而决定创作个体的独特性则取决于创作主体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硕果》麻布岩彩80cmX80cm2007

每幅画作的背后都藏有一双眼睛,你看它,它也看你;你读它,它也读你;你选择它,它也似乎会选择你;你理解它,它也似乎能理解你。作品前后都是活生生的人,双方的好恶、品性风貌,对人、对事、对物的态度,无不融化于作品之中,流露于读画的神情之中。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自我人生的最好诠释,读画即读人,读画也能读自己。

《硕果》麻布岩彩80cmX80cm2007

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人生经历,这些都有可能转化为难得的创作资源。

我们很难超越属于我们自己的资源局限,也许我们常常会感觉自己的思想不够深邃,创作不够深刻,灵感不够丰富,这些很可能就源于我们对平淡生活的认识不够深刻,其实认识的深浅也是需要条件的,深刻的认知必然来自深刻的体验,倘若如此,我们所有的人生经历是否都应视为人世间最宝贵的馈赠呢?

所以,对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更需要细心的挖掘,精心的梳理,倍加的珍惜。舍近求远,是我们最大的失误,也是最大的损失。

《圈套》麻布岩彩80cmX80cm2007

岩彩绘画是以不同色质、不同目数的岩石颗粒,跟随作者的某种意愿,在不断的分解重构中集合而成的。

这不禁使人联想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那些不同的物质不也是由无数的元素,按照不同的需求,以不同的方式,在不断的分解重构中集合而成的吗?以此类推,社会、历史、文化、艺术不也同样是由无数的单位、个体,在特定的时间条件下,为适应某种环境,在不断的分解重构中集合而成的吗?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我们的人生同样是经由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物积淀而成的。反过来想,透过我们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流露出的点滴好恶,同样能够探寻出某些内在品性。

《石榴》麻布岩彩50cmX60cm2007

如果将生活看作是含金的沙,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认识、理解,从个体的角度,通过个体的判断,以个体的标准从沙中淘洗出属于自己的金,再用自己的方式,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媒介物转化成作品,这个过程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创作吧。

其中有个问题值得关注,就是如何看待沙和金。如果单纯的从物质层面看沙和金,不过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质,没有可比性,也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可是,如果将这两种物质和人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相结合,便会瞬间从功能到价值发生根本性改变。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事物的价值是依据人们的价值取向而变化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面对生活中不同的或相同的事物所做出的反应,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是金是沙不在于事物本身,关键在于不同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看待事物的立场和角度。所以,艺术的多样性应该是必然的结果,因为艺术所反映的恰恰就是人们看待事物的立场和角度。

《硕果》麻布岩彩80cmX80cm2007

客观世界内部如同一个网状结构体,事物间相互联系也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又相互制约,彼此间相互区别也相互关联,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将不同的事物按照一定的关系结合在一起,构筑有机的画面整体,应作为岩彩绘画创作过程中始终围绕的工作主题、努力突破的工作重点。

作画中你所注入的一定是生活中你所关注的,作品中你所呈现的一定是作画中你曾注入的。作为物质世界的一分子 ,人与物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以借物为表意手段的画家,关注物与关注人同等重要。


《典藏》展览部分展出作品


《构建》麻布岩彩110cmX110cm2008

《山形》麻布岩彩110cmX110cm2008

《大果》麻布岩彩110cmX110cm2009

《果实》麻布岩彩110cmX110cm2010

《果实》麻布岩彩110cmX110cm2011

《果实》麻布岩彩110cmX110cm2011

张新武

个展

2011年中国北京《素·色—张新武岩彩画作品展》

2007年美国波士顿《张新武作品展》

2020年河北保定《品无味—张新武岩彩绘画作品展》

主要参展

1998年《98中国国际美术年.中国山水.油画风景展》中国北京

1998年《第四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中国北京

1998年《首届文化部重彩高研班师生作品展览》中国北京

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中国上海

1999年《河北省美术作品精品展览》获银奖 中国石家庄

2001年《首届中国岩彩画大展》 中国北京

2001年《与世纪同行2001年工笔重彩艺术精品展》中国北京

2001年《西部.西部——全国综合材料绘画邀请展》中国西安

2002年《融合.互渗——当代中国画家新作展》中国上海.武汉

2003年《回顾与展望——中国重彩画邀请展》中国北京

2003年《精致与精微——中国工笔重彩小幅画作品展》中国北京

2004年《中国工笔画精品邀请展》中国北京

2004年《学院工笔——首届全国美术院校青年名家精品邀请展》中国北京

2005年《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展》中国上海

2006年《悉尼国际艺术节“面孔.中国制造—中国青年工笔画名家肖像展”》澳大利亚悉尼

2006年《莱恩阿特当代艺术展》比利时

2007年《北京风韵——山水清韵》中国北京

2007年《张新武作品展》美国波士顿

2008年《吾对材质——中国岩彩绘画邀请展》中国北京 武汉

2008年《记录当代——中国美术家代表作品邀请展》中国北京

2008年《北京风韵——古都新貌》中国北京

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武汉

2011年《北京意象—山水怀柔》中国北京

2011年《素。色—张新武岩彩画作品展》中国北京

2012年《北京意象—大美房山》中国北京

2013年《北京意象—创意大兴》中国北京

2015年《岩语—2015中国岩彩画邀请展》中国北京

2015年《岩彩—东方画家作品展》中国北京

2016年《丝路岩语—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中国北京

2016年《学院与当代艺术——2016当代河北省艺术邀请展》中国河北

出版

2018年 《平凡物语—岩彩绘画课程体系实践轨迹》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8年 《迹象表意—岩彩绘画创作案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东方岩彩绘画—张新武》

荣宝斋出版社

2005年 《张新武画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编辑:袁玉珍)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