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由于龙泉窑的制瓷业在宋代取得了巨大成功,所以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从明代宣德时期就开始在景德镇仿制龙泉窑产品,一直延续到清代晚期景德镇都有烧制。在清代一朝的仿制产品中,以雍正时期和乾隆时期仿制的龙泉哥釉最为出色,取得的成就也最高。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中记载哥釉瓷器:“器小而开大片,器大而开小片,皆足贵也。”哥窑瓷器胎色有黑、深灰、浅灰以及土黄等多种颜色,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以灰青色为主。
常见的器物类型有炉、瓶、碗、盘、洗等,皆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当年的欧洲贵族,常常以家中有一件龙泉窑瓷器而感到骄傲和荣耀,不惜花重金从我国购买,在家中视如珍宝。
此件盘尺寸较大,盘通体施仿哥釉,釉质肥厚滋润,周身纹片纵横,深者呈紫褐色,谓之“铁线”,浅色者则为金黄色,谓之“金丝”。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二色交织,再现了宋代哥窑之品格与魅力。
乾隆时期仿哥釉盘盘底有七个酱色的支钉,俗称“七星盘”。这七个痕迹完全追求宋代龙泉哥窑的特征,与烧造技术无关,故意呈现七个支钉的效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