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耀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其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旧称同官,宋代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包括陈炉镇、立地镇、上店镇及玉华宫等窑在内。是宋代北方民间青瓷的主要产区之一。唐宋时属耀州治,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宋代六大窑系”中的一个窑系。
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唐代开始烧制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和白釉绿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宋、金以青瓷为主,民间亦烧造酱色釉器。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时期,据记载且为朝廷烧造“贡瓷”。金代延续北宋时期继续发展,元代开始转型,走向末落,经明代、清代,终于民国。
宋代晚期以青瓷为主,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装饰有刻花、印花,结构严谨丰满,线条自由流畅。纹饰多满布器内外,种类繁多,有牡丹、菊花、莲花、鱼、鸭、龙凤等,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器形有碗、盘、瓶、罐、壶、香炉、香熏、盏托、注子温碗、钵等,也有渣斗和各式小杯。胎质灰白,釉色青里泛黄,如橄榄色,是以煤为燃料烧还原焰所致,由于胎中所含铁分和烧成时气氛的影响,器底或圈足周围出现耀州窑青瓷独有的姜黄色斑块。装饰以刻花为主,线条刚劲流畅,北宋中期以后现出印花装饰。金元时期继续烧造,元代胎釉渐趋粗糙,宋代耀州窑对各地制瓷业有很大影响。
耀州窑在宋时北方的青瓷窑场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于神宗元丰(1078-1085)至徽宗崇宁(1102-1106)的三十来年间,曾为朝廷烧制贡瓷。其不凡的制瓷技巧和洒脱活泼的风格对当时各地窑场产生了很大影响,得到广泛推广,由此形成了一个自北而南的范围广阔的耀州窑系。耀州窑系以黄堡镇为中心,囊括了河南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广东西村窑、广西永福窑、内乡大窑店窑等多个窑场。各窑制品均与铜川窑相似,仅由于所用原料有差别,胎质与釉色也有些微不同。
皮囊壶,壶的一种样式。因形如皮革缝制的水囊,故名。系辽代契丹族特有的陶瓷用器;契丹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随身携带皮制水壶,定居后,孤壶取替了皮壶。其造型为扁体,直身,下部丰满 ,壶两面随形起线,如缝合皮革的痕迹,口部一端有直立的短流,中间凹下,另一端翘起与流口平齐,形似驼峰,两侧有圆孔,可系绳提拿。多陶制品,施绿釉,辽宁及内蒙地区出土较多。也有白瓷者,为辽代早期产品。早期造型壶身较短,下部肥硕,因形如马蹬,故又称“马蹬壶”;中期以后壶身增高,缝合痕也逐渐消失。
此耀州窑青釉皮囊壶,高约20.2cm,为瓷器作皮状、小口、小耳、右上有莲瓣纹装饰;且有一孔,前后各有二处堆塑穿带孔。整体上小扁,下大幅,支钉烧,通体施橄榄绿釉;且自然老化,整体造型有明显北方特点,古朴,典雅。且可实用,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