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风车山——纪念敬爱的母亲程容因

        盼望着去看故乡镇江的风车山,是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了,却因为一个陌生的电话成了现实。

  那是2017年的春天,我因俗事纠缠,情绪低落。西递村汪姓村民打来电话,说有一位姓应的先生欲与我通话,话筒那端传来浓重的镇江口音,是阔别四十余年,断了音讯的堂兄应天庆饱含深情的乡音,我的眼眶一下热了起来,我们相约于秋天在镇江晤面。

  我何以对故乡的风车山如此向往,那是因为幼年时代,母亲说起往事总会不经意间谈及,依稀记得那是一所教会学校,母亲读书的地方。但我总不明白,为什么母亲说起那些在我看来不成篇章也不成故事的风车山,她的脸上就会泛起红晕,露出特别柔和梦一般的笑靥,是那样的亲切,就在眼前。

Nqb2JFmdCCoQ5KqdhBtnQjGlwctI6PBory4AA2AL.jpg

  应天齐母亲程容因(1911-2002)

  这一年的秋天,我终于赴堂兄天庆之约回到了故乡镇江,恰逢我特别为母亲在“安徽师范大学”捐资设立的“程容因奖学金”正式挂牌。

8KMHjNgb6Uo4hLyTKNekEysKqCNyNpPU5bZveL1k.jpg

  2017年秋,应天齐与镇江应氏家族亲友到访祟实女中

  母亲程容因是一名教师,生于1911年,2002年去世。1958年在**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公职长期失业在家。母亲特别钟爱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为失去工作而感到痛惜。1976年后,当**通知书由单位领导亲自送达母亲手中时,她抑制不住郁结于胸中近二十年的积愤,从心底里喊出:“你们什么都可以剥夺,但不能剥夺我当教师的权利呀!”

  母亲的这句话是那样的沉重,令我刻骨铭心。

N4UeO3iFm0YZTFmc40kGWYZENOqXuLRtIaJZqhlK.jpg

  应天齐为母亲程容因在安徽师范大学

  捐赠的奖学金正式挂牌

  当我被安徽师范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之际,就向校方提出捐资设立“程容因奖学金”的愿望,校方慨然应允,颇为支持,并感动于母亲对教育事业的虔诚,拟梳理母亲的生平事迹,编写书目,昭示后学。当我在思考编撰内容时,“风车山”成了绕不过去的关键词,拂去历史的尘埃,我看见了风车山的原貌,以及与我的母亲一位民国少女的无限情缘。

  1884年(光绪十年),美国基督教会派诺冰心等神职人员,在镇江银山门基督教会堂创建女子学堂,四年后,诺冰心又在镇江宝盖山买地一块,平房五间,将学校搬迁于此,由于山上缺水,一位美国人自荷兰购风车一架相赠,以借风力钻井取水,从此得名风车山。

Jf7Sw5OCD8k8TSJ6g7gSbMe75v6rZ2U1okOZeDex.jpg

  江苏镇江祟实女子中学正门

  从现存的史料记载可以看出,这所教会学校是长江流域最早的女塾,又因为校训为“崇俭朴实”,取其首尾二字得名“崇实女中”。

  母亲就读于该校约在1925~1930年间,是学校建设最为完善和鼎盛的时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之前也曾就读与执教于该校,或许正在酝酿她那著名的小说《大地》的构想(该作于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深以为母亲就读于这样的名校而感到自豪。

  踏着秋阳,在天庆兄嫂、侄女丹萍的陪同下,我走进了坐落于风车山麓的“崇实女中”。

GLuwdykc1lqGcXnrO5wftbmsxV2weC3xMO4BtPXg.jpg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就读、执教于该校介绍

  (祟实女子中校园内)

  这是一座何等美丽的校园,恰逢周末,校园里空无一人,一片宁静安详,洁净的水泥路从民国建筑风格的校门口一直延伸到浓荫深处,夹道两旁是粗壮的法国梧桐,繁茂的枝叶掩映着山坡上白色的校舍,丰姿绰约。山坡尽头屹立着那架标志性的风车,高昂着头颅,微风轻轻吹落片片金色的秋叶,沙沙作响,飘然洒脱。

HWv8lqhbJGHFCssVKBe5EuFdN3981X01iEfslxfU.jpg

  祟实女子中学内风车山上的风车

  这就是母亲说的风车山吗?!她美得令人窒息,美得令人眩晕,亦美得令人酸楚,我想喊出声来,却憋在胸口,堵在心窝,也许这美丽超乎了我的预期与想象,此刻,这美丽恬静的校园与儿时母亲谈起风车山的笑容同时呈现,我终于明白母亲那梦幻般笑靥的缘由。

phZit25IWnc0HsIQvgGT71PQlDYNAyv4gW0p56MZ.jpg

  祟实女子中学静謐的校园

  陪同参观的堂兄天庆曾专门研究过“崇实女中”的校史,堂嫂少泉亦为教师,从高校毕业后执教于此直至退休。他们告诉我:母亲曾是一名高材生,品学兼优,尤以演讲和音乐方面的天赋见长,深得老师们的青睐与褒奖,并曾代表学校参加江苏省中学生演讲比赛,以富有磁性的声音和智慧的演说,击败诸多选手,获得第一名桂冠。

GmxEKTuRWekUnko4cat81e6WzzNYwKSHoJIUkacD.jpg

  祟实女子中学静謐的校园

  娓娓道来的往昔牵动着我的思绪,在脑海里模拟成当时的情境,眼前的屋宇和树丛中,浮现出一群剪着短发穿着白衣蓝裙如天使般的民国少女,母亲就在其中,空气中回荡着李叔同的名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余音,女孩们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绽放着灿烂的笑容。我追寻着这曼妙的幻影,希冀探寻母亲少女时的身姿与容颜,可眼前却浮现出另一图景,一位饱经沧桑的中年妇女,满面愁容,苍白伤感。这是我童年时代记忆深处的母亲,是遭遇所谓三年自然灾害被错划为右派的母亲。我无法回忆也不想回忆那沉重而艰难的历史,但却无法抹去那记忆深处的伤痕与疼痛。

eym1pynQ0ED5bLPNMTTKfXVohnYcQYQtiRvRSEjV.jpg

  本文作者应天齐在崇实校园抚今追昔

  愈亲近于眼前的美景,记忆的创伤被揭开的痛并因之而产生的联想就愈强烈,我陷入那如噩梦般的年代……

wuCL6WqIgFlkEueJVlWvww5dpIrq7bFiBSOjE04T.jpg

  本文作者应天齐在崇实校园抚今追昔

  在那样的艰难中,母亲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不公和屈辱,曾万般无奈企图走上绝路,却犹豫彷徨放不下骨肉相依的九个子女,最终绝地而返。我清楚地记得,她穿着浑身湿透的衣衫回到家中,被孩子们问及,却轻描淡写地说:是在湖边洗衣,不慎落水被他人救起,从而瞒过了我们。可是,在昏黄的灯光下,母亲脸上那木然如腊的表情却镌刻于我的记忆深处,难以忘怀。

  这穿越时空充满痛楚的回忆令我不能自拔,梦游一般徘徊于空寂的校园,忘了周围的陪伴者,忘却了时间,甚至忘却了自己。追随着随处可见臆想中母亲的身影,绕过一栋旧楼,穿过一丛树林,走过一条甬道……

  我仿佛听见树丛中传出银铃般的笑声,那是母亲和她的小伙伴们在嬉戏玩耍,走进一栋木楼,我看见母亲的身影在甬道拐弯处隐进一扇木门,我追寻过去,却渺然无存。抚摸着陈旧的木门,仿佛亲近着母亲润泽的青春面庞,我要拥抱这木楼、绿树、残墙、木门,我要拥抱这里的一切,这就是母亲,她就在这里……

E1axNe40rCUeR1rHbyesRNlfm2WT2Qd9aUdVWPFe.jpg

  本文作者应天齐在崇实校园抚今追昔

  情感与记忆的波涛撞击着我的心扉,我泪流满面地伫立于一座旧楼前,楼体是白色的,虽然经过修缮,却刻意保留了一段久经历史的灰色残墙。堂嫂告诉我:这是1888年建校以来唯一的保留和遗存,相传诺奖得主赛珍珠曾在此楼陪伴她的母亲度过最后的时光。

  我凝视着这斑驳的累累遗痕,母亲的一生如动态的电影隐现其间,那令我永不能忘怀的梦一般的笑靥,那承受屈辱时的坚毅,那永恒的温馨与慈爱……这面容愈来愈清晰,愈来愈真切,如我无数次在梦中与母亲的相遇,母亲就在我眼前!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就在我的指尖将要触碰墙体,但并未真正接触到墙体的那一瞬间,一块薄薄的微小的砖皮神奇地悄然落下,停留在我的脚尖,这灵动而落的砖皮,真切地呈现了我与母亲之间的心灵感应,明示并指向“母亲知道我来了”这一毋庸回避的意旨。

l1a0zcwg6KS0TtWo0YVwmoSAfjjK6jBTyyhKPNXz.jpg

  祟实女子中学静謐的校园

  刹那间,我被这骇然于我的昭示所震撼,时空在此刻已然凝固,一片静寂,犹如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的油画《创世纪》,创造亚当那充满神性的指尖所感应的那样,惊异与神圣!

  我木然而立,不能自已,不知经过了多久方回归于现实之中,弯腰拾起这经历了近两百年历史且与母亲同在的砖的碎片,轻轻置于掌心,郑重贴于胸口。

  逸少先生于《兰亭序》篇末写到:“每感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重读《兰亭序》,感慨万千,抄录于此,引以为怀。

  2017年秋初稿,2019年岁末完稿于鹏城银湖山麓

2JHjSfDl4NTHbsAUYplOZnwiqpZDimVrj9pqcL27.jpg

  本文作者应天齐与母亲程容因

  (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