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所谓“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书法极美,亦极难。书法之难,难在文化积累上,难在在品味表达上。《题画》诗有云:“有法兼无法,今人认古人。若能寻造化,笔墨自通神。”画如此,书如此,书画亦如此。而从书画品位来鉴赏大愚老师的书画,可从墨法、情趣、意境来说。
美在墨法。墨法在书画中占着中要的地位,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定不能写如大愚老师这般墨法如神。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可以看得出,大愚老师每幅书画都极善于用墨,且用墨讲究、用墨大胆、变化无穷。王羲之在《书论》中说:“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笔画搭配适宜、使转有情。线条决定质量,结构决定形态,韵味决定神采。书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书画之美,又都根源于自然之美。书画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俱续。行间有高下疏密,须得参差掩映之迹。”点与画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互盼,行与行之间的相顾,整体上气韵通达,虚实间生。
美在情趣。所谓“形其哀乐,达其情性”。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这是很值得深思的。书画的表现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都有着特定时期的文化迹象."情"是书画创作的精神基础,大愚老师借助笔墨表达情趣。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大愚老师自身的主观情趣;讲究“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不难看出,大愚老师的书画是“表现”的艺术,表现“气韵”,表现“情趣”。
美在意境。意境是大愚老师将书法的情感注其笔端之下,用书画的形象来抒发其胸中之意,让人欣赏到书画作品中的丰富内涵,从中得到启示、感悟和滋养。意境是文化的体现。大愚老师的表现方法,简单地来说是虚实间生,实是虚的基础,虚是实的升华,虚实是互相依托,互相依存的关系。大愚老师用笔的熟练程度决定着线条的质量。笔画的长短、粗细、俯仰、伸缩的准确程度,决定了书画结构形态的优劣。书画是通过笔墨表达大愚老师情感的艺术,把墨法、情趣、意境等所有的因素对比、变化、统一在一起,再注入大愚老师的技术、情感、思想、境界、追求,成就我们眼前经典的好作品。
书画作家中,有独擅其一的,有两者兼得的,鲜有像大愚老师这样三者皆备的。但不管哪一种情形,都不可缺少一个“真”字:真学问,真修养,真性情。如林语堂之所说:“我们在书法中,可以看出,这就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最精美之点。”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